一、縣情概況
武平于公元994年設縣,現轄17個鄉鎮、214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面積2630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是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縣,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率紅軍主力三進武平開展革命斗爭。
區位獨特。是福建省兩個地處三省交界的縣份之一,面向廣東及本省沿海,背靠江西內陸腹地,是閩西、粵東、贛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交通便捷。境內6條出省通道貫穿東西南北,連接珠三角的永武高速已全線竣工通車,連接閩南沿海港口的古武高速(武平段)已于2010年7月開工建設,浦建龍梅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是可在四小時內到達四個經濟特區、四大特區港口的縣份之一。
資源豐富。全縣有耕地33.23萬畝,林地329.5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8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9.7%,林木蓄積量1253萬立方米。石灰石、白云石、膨潤土、螢石等非金屬礦和銀多金屬、鉬、鉛、鐵、鎢、鋅等金屬礦資源較為豐富,還有大量的煤炭資源。現有礦種37類,礦床、礦點178處,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3類,其中可供投資開發的主要有白云石、石灰石、銀多金屬礦、煤炭、膨潤土、螢石礦等。
生態優良。“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內山清水秀,是全國66個“中國生態旅游大縣”之一。經國家環境監測總站質量評價,生態環境質量以植被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好、生態系統穩定而居福建省第二位。縣域城市正按照東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布局規劃建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繞縣城,初步建成了山水園林式風景城市,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全省環境優美縣城。
人文薈萃。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共和國首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文壇宿將林默涵等杰出人物,有漢初“南海國”古都遺址、客家保護神定光佛卓錫地、八仙之一何仙姑成仙處,以及異彩紛呈的客家百姓鎮姓氏文化、獨樹一幟的方言孤島“軍家話”等一批人文景觀。高考萬人口上本科人數持續在全市保持領先,十番音樂、“上刀山、下火海”民俗、武平漢劇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