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讀:
1)序論。指出:"萬物生宇間,斯人最為貴。惟能盡人道,所以與物異。……"說明人是萬物之靈,人與物的區(qū)別,根本在能盡人道,后來林則徐也說:"能盡人心即佛心。"先賢們都認為盡人道是做人的根本。
2)交代家族身世。"吾家清白門,實出關(guān)西裔。宦游徙建安,占籍今累世。"隨即敘述祖(達卿)、父(伯成)、已(榮)三代身世。"嗟我服遺訓(xùn)……奮斗取科第,……位極淵閣秘……永懷昭先德,曷以垂后嗣",表明了自己肩負承先啟后的決心。應(yīng)該說每一個家庭的每一代人都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是位高德顯者這方面的作用較之一般人更加重要,更加受人關(guān)注而已。至于那些竊國欺世。為非作歹者,無不給先祖和后人帶來罪孽苦難或陰影。
3)訓(xùn)子。作為全文的中心,文字最多,約占六成左右。"惟爾年弱冠,成人方有俟"。盼望后代長大成人能恪守家教訓(xùn)示:①不忘骨肉情深義重。"祀宗恩德深,時歲謹賞祀,……服勞奉親養(yǎng),友愛敦同氣。"②不忘立志進取,忠君報國。"立身期顯揚,學(xué)優(yōu)乃登仕,事上必效忠,撫下宜敷惠。"③不忘睦族諧婦。"尊卑秩有倫,翕和永無替。夫婦克敬諧,百事咸順?biāo)?。④不忘訓(xùn)育子女,對于后代的德性、學(xué)業(yè)、耕織、姻戚、禮節(jié)、馭仆、尊師、擇友、待人,以至語言、居室、服食……都提出了具體的規(guī)則。期望后人:"表里惟一致,玉琢方成器。"⑤引用大禹、周公等圣賢大德,警戒后人切勿妄利邪道。"惟滿則招損,惟廉乃受益……福禍豈有門,召致實由已。"
4)結(jié)語。"我訓(xùn)既諄諄,爾直親省記。茲雖淺近言,實為遠大計"。至此,楊榮依然心事憂憂,生怕后人忘乎所心,敗壞門風(fēng),復(fù)又以"臨深而履薄,慎終而慎始,成家而貽后,庶幾兩無愧"為結(jié)。
訓(xùn)子篇,既是楊榮教育后人愛國愛鄉(xiāng),潔身自重,樂不忘憂,貴不忘貧的文字,更是他實實在在的人生自我總結(jié),集中體現(xiàn)了他"忠君、愛民、睦族、敦友"的高尚品質(zhì)和精神追求。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