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銀,男,1975年1月出生,寧化縣地稅局副局長。他的工齡只有19年,卻在長達16年的時間里堅持愛心助學。面對先后結對資助的4名貧困學生,他不僅給予其資金上的幫助,更有心靈的撫慰和精神的鼓勵。他結對助學的事跡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寧化縣地稅局愛心助學蔚然成風,為貧困學子托起了一片愛的藍天。
1998年3月的一天,張海銀在寧化縣地稅局湖村稅務所上班時得知,湖村中學一名姓陳的初二學生因父親病逝、家庭經濟困難而面臨失學。他心里萌生了幫助小陳完成學業的念頭,盡管時年22歲的他每月只有幾百元工資,父母在家務農,哥哥在外打工,家庭條件并不寬裕,但愛心驅使他找到了小陳的母親和班主任,主動提出自愿與小陳結成幫扶對子,每季度資助他生活費100元。張海銀的善舉,讓求學欲望強烈的小陳喜出望外,1999年,小陳考上了寧化六中,學習十分勤奮。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小陳在電話里說自己身體最近有些不適,經??人裕袝r還有咳血的現象。張海銀一聽,感到事態嚴重,連夜趕到學校,拉著小陳到縣醫院檢查??h醫院的醫生作出了疑似肺結核的診斷,張海銀心急如焚,第二天又帶著他到縣防疫站檢查、取藥。在張海銀的悉心照料下,不久小陳就康復了。醫生感嘆說,幸好救治及時,否則后果難以預料。就讀高中期間,張海銀除了按時給小陳生活費之外,還在每個小陳有空的周末叫他到自己家里吃飯,一方面為他改善生活,一方面與他交流談心。在張海銀的關心關愛下,原先因自卑而沉默寡言的小陳逐漸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200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長沙理工大學。當時,小陳既高興、又發愁,因為7000多元的學費和生活費是橫亙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關。張海銀二話沒說,拿出2000元交到他的手中,安慰他不要急,一步一步來,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張海銀的幫助和多方奔走努力下,小陳終于圓了大學夢,如今已是長沙一家電子公司的優秀工程師。
當小陳如愿以償走進象牙塔時,張海銀正把關愛的目光聚焦在一名品學兼優但家境貧寒的初一女生小張身上。2003年8月,小張的哥哥考取了大學,經濟困難的張父四處借貸,有一天來到了寧化縣地稅局尋求幫助。張海銀見此,立刻捐款200元,并與張父拉起了家常。在聊天中張海銀得知,張家還有一個女兒,正念初一,學習成績優秀,他馬上表示愿意結對幫扶張家的小女兒,每年資助她生活費1000元。從此,張海銀又有了一個幫扶對象,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一幫就是10年。10年來,張海銀經常主動詢問小張的學習、生活情況,逢年過節總不忘帶上水果和學習用品到張家探望,不是親戚勝似親戚。在他的幫助和鼓勵下,小張不負眾望,2013年集美大學本科畢業后又順利考上了廈門大學研究生。
2011年,在資助小張的同時,張海銀又與孤兒小林結成了幫扶對子,每年資助她生活費1000元。2013年8月,小林以較好的成績考上了閩江學院,但她同樣面臨高額上學費用這一重大難題。于是,張海銀帶著小林,連續幾天冒著酷暑跑關工委、團縣委、工商聯等單位,四處為她籌措學費和生活費,爭取到了一筆5000元的助學金。同時,他找到自己的一位朋友一起與小林結成幫扶對子,每月資助她1500元,順利解決了小林大學4年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難題。
2013年11月,張海銀又與正在高一學習的孤兒歐陽結成助學對子,每年資助他生活費1000元。16年間,他已愛心捐助4名貧困學生5萬余元。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深知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上學的不易,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一把,或許就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這是我結對助學并將持之以恒的原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9禮遇有德人 溫暖好人心
- 2014-01-28長泰縣送“家訓”慰問好人
- 2014-01-28長泰縣各級文明單位春節前夕關愛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4-01-28仙游縣舉行身邊好人現代文明小戲首場演出
- 2014-01-28龍海市文明辦看望慰問“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