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1972年11月出生,寧化縣泉上中心學校延祥教學點教師。從青春小伙至四十不惑,面對撤點并校的孤獨和同學外出經商的多次邀請,他選擇了一個人堅守在鎮上最偏遠的教學點。教學與照顧孩子生活的艱辛以及對家人的愧疚都不能沖淡他對山村教育的熱情,他用執著與堅守,換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更換來山村教育的希望。
在寧化、明溪、清流三縣交界處,有一所很小的學校--寧化縣延祥教學點,它只有一位老師和五名學生。這里海拔690米,十分偏僻。滄桑而蔥蘢的大樹,深深地扎根在崇山峻嶺中。1993年,21歲的楊志強從寧化師范畢業后就一直扎根在這里,從風華正茂到年過不惑,始終沒有離開過這座大山。他或手捧書本諄諄教誨,或背著活潑可愛的孩子行走在放學的路上,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年復一年地溫暖著寂靜的大山。
延祥教學點是泉上鎮最偏遠的教學點,距離泉上鎮集市15公里,期間要行經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路隘林深,峰回路轉,一路顛簸,坐車要半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學校位于山腳下,是一棟灰色的二層磚房,孤零零地立在路邊。這是一所典型的單人校,只有楊志強1名老師,5個不同年齡的孩子坐在一起上課。因為是復式教學,楊老師先教年齡小的孩子搭積木,再教大一點的孩子識字算數。
1993年從寧化師范畢業后,楊志強一直扎根在這里,如今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忙完家務后7點半準時到校進行課前準備,等待學生的到來,8點開始上課,如果孩子沒按時到校,他一定要打掛電話問清楚。盡管只有5名學生,但教學任務、教學計劃依舊不能馬虎,在普通學校,老師們每周上十五六節課就算教學任務重了,但楊志強要上滿一周,語言、計算、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主題活動一節不落。
延祥教學點曾有過9名教師150多名學生的紀錄,1998年撤點并校后,為方便幼兒就近入學,保留了幼兒班。別的教師都不愿留下來,楊志強卻選擇了堅守,如今他除了忙就是孤獨,除了孩子,一天見不到幾個外面的人,連去鎮上的機會都很少,更不用說進城了。
"2006年,當年的師范同學在廈門投資辦廠,曾多次邀請我出去,妻子也曾多次勸我一起出外打工,我也曾動搖過,但只要一看到學生,出去打工的念頭就一點都沒有了。"楊志強說,面對妻子不時的埋怨,他總是耐心勸導:"延祥這個地方窮,生活條件不好,主要還是因為沒文化,要改變的話,就一定不能讓孩子們沒學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6老人迷路民警熱心相助 獲贊“不愧是‘中國好人’”
- 2014-03-05石獅市開展“爭創文明城市·尋找石獅好人”活動
- 2014-02-28武平縣編印《好人之城》傳遞社會正能量
- 2014-02-27給鄉鎮的“身邊好人”評選表彰活動點“贊”
- 2014-02-27學“好人”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