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素有熱心公益、關心慈善的傳統和土壤,被譽為“愛心之城”,入選“全國百名慈善城市”,2012年石獅公益慈善指數位列全國縣級市第9位、福建省首位。志愿服務活動在石獅開展較早,上世紀90年代中期,石獅就被確定為全省首批“青年志愿服務行動”試點,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與發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石獅日益深入人心,“小城大愛”的理念在獅城大地得到完美詮釋,志愿服務逐漸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一種城市文化。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293支,注冊志愿者17257名,占建成區常住人口的12%,涌現出“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石獅市青年志愿者分會,以及“首屆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王東育、“中國好人”許文典、“福建省志愿服務先進工作者”林麗娜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在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方面我們主要抓了四項工作:
一、抓網絡載體。一是拓展網絡建設。在建成區內的20個社區全部成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務站,在10個物業小區開展試點、設立志愿服務點,在49家企業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崗。首批選擇36個文明單位(學校)與20個社區志愿服務站結對,共建“社區志愿服務伙伴”。公開招募56名退休人員組建“夕陽紅”公共文明引導志愿服務隊,聘任4名大學生專職勸導員,實行定崗勸導和流動勸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明出行勸導活動。把成立志愿服務隊作為參評文明單位、文明學校的前置條件,實現178個各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志愿服務隊全覆蓋。同時,我市自發成立的志愿者組織也很活躍,如,市海泳協會海上救護隊每天在事故多發海域義務巡護,先后救起遇險群眾173人;由“有錢、有閑、有愛心”的愛心婦女組成石獅市“陽光太太”親善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開展助學、幫困、扶弱等志愿活動;市反扒志愿者服務隊自發參與街頭反扒行動,先后向公安機關舉報犯罪嫌疑人32名。二是創新活動載體。建市初期,我市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各類社會組織很齊全、也很活躍,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策劃開展了“仁愛石獅、誠信石獅、禮儀石獅、勤儉石獅” 的主題創建活動,分別交由市總商會、紡織服裝商會、青年商會、教育局各承擔一個主題創建活動,形成了“政府推動、群團參與、全民共創”的工作格局。
二、抓管理機制。一是實行志愿者招募注冊。出臺《石獅市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明確招募機構、招募程序、招募方式以及注冊管理等內容,根據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及服務質量實行進階式管理和評定,劃分為“體驗期志愿者、預備期志愿者、注冊志愿者、星級志愿者、獎章志愿者”等類型。二是建立志愿服務記錄。以被民政部確定為“首批全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的試點地區”為契機,出臺《石獅市志愿服務記錄辦法》,自主開發“微時刻”志愿者智能數字化管理系統,使用該系統可直接在智能手機上完成志愿者招募注冊、服務時間統計、服務記錄查詢等功能。同時,要求各志愿服務組織開展活動前需報備方案,以便統籌安排,避免“扎堆服務”。三是強化志愿者教育培訓。每年定期舉辦醫療救助、心理輔導、文明禮儀、網絡傳播、賽會服務等各類培訓,挑選志愿者骨干外出學習交流及開展戶外拓展訓練;連續八年舉辦全國首創的“返鄉大學生、高三畢業生暑期志愿服務體驗營”活動,吸引1.5萬人次學子積極參與。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