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花燈“翩翩起舞”
昨晚,馬尾第十一屆“兩馬同春鬧元宵”進行了試亮燈,36個大型燈組點亮了馬尾的夜空。明晚起,燈展將正式亮燈,一直持續(xù)至正月十五。
昨晚雖然只是試點燈,天空中還飄著小雨,天氣寒冷,但依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燈。還有人專門從市區(qū)趕來,先睹為快。

阿里山場景的燈組
在燈區(qū)主入口,以中國古典彩門燈樓形式設計,標有“第十一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的大型燈組,集雕刻、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做工精細、氣勢宏大。此外,一組金童玉女舞獅造型的燈組,中間以卷軸形式展現新年的祝福,加上金蛇圍繞,傳統彩燈工藝結合現代新材料的制作方式,令觀燈現場傳統年味兒十足。
本屆燈會布展路段為羅星西路港城酒店至青洲環(huán)島,形成“花燈一條街”。雖然是一條街,但主辦方還是設立了多個不同的主題燈區(qū),打造出不一樣的觀燈感受。

海底世界
在港城酒店至馬江劇院段,一只騰飛的“天馬”讓在跟前留影的群眾嚇了一跳。原來這組燈組特別加入了設計,生動地表現“兩馬”奔騰,蓄勢飛天的場景。
此外,這里還有動靜結合的十番音樂燈組,馬尾的獨特文化遺產肩頭戲等展示“兩馬同春鬧元宵”節(jié)慶主題的設計。
在馬祖主題燈區(qū)段,一排排如幻燈片般的燈組接連不斷地展示了馬祖的酒香美食、景觀建筑、自然生態(tài)、風俗節(jié)氣等,讓人未到馬祖,卻有身如其境的感覺。“原來馬祖的風景這么美啊。”市民王小姐感嘆道。

海底世界
繼續(xù)往青洲環(huán)島路走去,美麗的珊瑚與活靈活現的海魚、若干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千百朵郁金香組成燈陣,還有幾何線條十足的新城藍圖燈組,讓人感受從海底世界到植物世界再到現代城市的跳躍。
縱觀燈組,不難發(fā)現主辦方十分注重觀賞性、趣味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的有機結合。再搭配街道兩旁的滿天星、流星燈、傳統小燈籠等,觀燈現場猶如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夢幻空間,令人流連忘返。
相關新聞
臺灣民俗特技將首登“兩馬”舞臺
本報訊(記者陳木易 通訊員阮彬彬林憲)2月23日(農歷正月十四)晚上8點,第十一屆“兩馬同春鬧元宵”民俗文藝晚會將在馬江劇院正式上演,200多位演員將為市民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據晚會節(jié)目組的負責人介紹,本屆晚會以兩地民間民俗表演為主,將安排十個緊扣馬尾、馬祖特色和民俗民風的節(jié)目。其中,由馬祖與臺灣本島演員帶來的三個民俗表演將首次登上“兩馬”晚會的舞臺。
晚會看點
抖空竹-畬鄉(xiāng)鳳舞
抖空竹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一項健身活動,也是最具民俗特色久演不衰的雜技表演項目。在表演中,畬鄉(xiāng)鳳舞在民間抖空竹的技藝、技巧上將進行多樣化組合,在編排上融入畬族舞蹈元素和民俗風格,使得整個節(jié)目更加流暢、歡快。該表演富含畬鄉(xiāng)韻味,曾獲世界雜技金獎。
石蒜花舞
“紅花石蒜”是馬祖秋涼時節(jié)花卉的獨特景觀,晚會上舞者們將化身為花妖在花叢之間相錯穿梭,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充滿著靈氣,時而期待、時而嬌俏,既飽含著希望又充滿著喜氣,顯現出馬祖之花“紅花石蒜”的獨特氣質。
馬祖老酒舞
馬祖的八八坑道、陳年高粱久負盛名。舞者們將用舞蹈的特殊表現手法展現當地民眾的生活習俗——相互間友好地切磋酒量,表演中的互動交流,勾畫出一幅流動的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流淌的酒香之中。
抖杠-竹林歡歌
傳統的抖桿技藝經過藝術加工,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組組驚心動魄且富有變幻的抖杠表演,將抖杠的高難度動作和跟斗技巧巧妙地編排在一起,讓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他們的轉體連翻、雙人跟斗連翻很有刺激性,更具觀賞性。此外,在音樂制作方面,節(jié)目組特意加入了具有特色的竹林和歡歌這些歡快、輕松的元素,改變了以往雜技只能展示技巧、不能傳達意境的傳統理念。
臺灣民俗特技表演
一群來自寶島臺灣的活力青年將通過舞獅、鼓陣、民俗疊羅漢、地圈特技、耍大旗、雙飛燕椅子特技、民俗翻滾技藝、森巴鼓隊等特技表演,展現臺灣地區(qū)的民俗技藝。
花韻-肩上花盤
肩上花盤是民俗轉碟和雜技舞蹈的完美結合。節(jié)目中演員們將手持轉碟,亭亭玉立的足尖在舞蹈,如百鳥朝鳳;纖纖手指抖動著一個個花盤,如蝴蝶翻飛。力量與美的融會,使民俗轉碟迸發(fā)出更加鮮活的藝術生命力,在豐富舞臺的同時,讓觀眾欣賞到多樣的藝術表演。(東南快報記者陳木易/文 林風/圖 通訊員阮彬彬 林憲陳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