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翠瑜,一位平凡而堅強的女人,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特殊的家--身患精神殘疾的大伯(丈夫的哥哥)和體弱多病的丈夫,還有兩個在求學的孩子。2012年9月,她被評為第二屆石獅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洪翠瑜原本是蚶江洪窟人,二十多年前她嫁到鳳里大侖社區蔡氏家族開始,便起早摸黑支撐起整個家庭,含辛茹苦培養兩個孩子成材,更讓人感動的是她還對身患精神殘疾、無任何生活來源的大伯蔡聰前不離不棄,悉心照料。
洪翠瑜的大伯今年58歲,患精神殘疾的時間較長,病情也很不穩定,常常罵罵咧咧、摔砸東西,有時候會把洪翠瑜辛辛苦苦做的飯菜全部打翻在地,讓洪翠瑜到街上買合他口味的菜再重新做,對于大伯的這些"無理取鬧"洪翠瑜都默默忍受。她最擔心的是怕大伯跑出去對別人大吼大叫,或做出危及他人安全的事。因此在大伯病情嚴重的時候,洪翠瑜總要寸步不離地守在他的身旁,自己連吃飯都顧不上了。為了讓大伯控制病情,洪翠瑜把他送到了泉州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至今已花了好幾萬塊的醫療費,大伯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這一筆不小的醫療費都是由洪翠瑜幫他支付的。這對原本就拮據的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洪翠瑜還是沒有任何怨言,她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不僅如此,洪翠瑜每個月還要去醫院探望大伯好幾次,她怕大伯在醫院吃的不好,每次都要燉點雞湯鴨湯或帶點牛奶給大伯補充營養,天氣一轉涼,她就想著該給大伯送厚的衣服和被子了,洪翠瑜對大伯的細致體貼,讓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也很感動,大家都說:"現在像洪翠瑜這么好的人太少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她能二十幾年如一日地照料大伯,真是難得啊!"
經濟上、精神上的壓力,曾一度讓洪翠瑜喘不過氣來,感到身心疲憊,"如果說這樣的日子不苦,那誰也不會相信!但是,再苦也我要咬著牙挺下去,大伯他也是我的哥哥,也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讓我不要照顧他,我怎么能做得到呢?"洪翠瑜的眼神異常堅定。
由于丈夫體弱多病,不能掙錢養家糊口,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還有大伯的醫藥費用便落到了洪翠瑜的身上,別人家的媳婦可以逛街、打牌、跳廣場舞,這些對洪翠瑜來說都是"奢侈",她每天從睜開眼就開始忙得兩腳不沾地,打掃衛生、去菜市場買菜、給全家人做好早餐和午餐后,就得匆匆忙忙地趕往工廠做工。中午為了抓緊時間多干點活,她就隨便在廠里吃點,一直到晚上八九點,洪翠瑜才下工回家吃晚飯。這樣,洪翠瑜每個月有1500多塊的工資,這些錢,她一分錢也舍不得花在自己的身上,多少年了從未給自己添置一件新衣。她對自己這么吝嗇,但在給大伯看病、給丈夫買營養品、供孩子讀書上卻那么地大方。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洪翠瑜也沒有讓孩子輟學出外打工掙錢來幫補家里,反而竭盡所能供孩子讀書。值得欣慰的是兩個孩子很用功,都上了大學,對家里的長輩也十分孝順,"這么多年了,看到孩子長大成人,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就覺得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我們這個家,如果沒有媽媽在苦苦支撐著,早就散了,能有這樣的一位媽媽,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她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學習的榜樣,現在我長大了,我要好好孝順她,讓她也過上好日子。"洪翠瑜的兒子蔡國偉說道。
洪翠瑜用單薄的身肩擔負起家里家外生活的重擔,她用勤勞、善良、無怨,纖弱的雙手為家人托起了一片晴空。她擔負的是清貧、繁重的生活壓力,傳承的卻是扶老攜幼、共渡難關的愛心。在日漸浮躁的社會里,是洪翠瑜讓我們堅定地相信--真愛還在,責任與擔當并未遠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18張茂發:無怨無悔照顧“漸凍”妻子
- 2015-06-17連于妹:為一份承諾照顧智障男子45年
- 2015-06-12德化17歲少年每天騎車往返12公里照顧癱瘓母親
- 2015-06-05陳玉如:無怨無悔照顧多病的父親
- 2015-06-05洪藝:接力照顧無血緣的殘疾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