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杏蘭,1962年9月出生于溪南鎮(zhèn)一戶農(nóng)家,1985年遠嫁柏洋山區(qū)偏遠的農(nóng)村,夫家的經(jīng)濟條件較差,丈夫又長期在外做生意,難以分身顧家,謝杏蘭獨自承當起家中的大小事務。90年代初,丈夫被選為村委會主任、村支部書記,由于工作出色,1995年被鄉(xiāng)政府招聘為干部。為使丈夫安心工作,她主動獨自挑起了孝敬公婆、教育孩子的重擔,用孝道和愛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得到了公婆的夸獎、妯娌的尊敬和村民的稱贊。2008年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中,謝杏蘭榮獲"中華孝老敬老之星"獎。
丈夫早年生意失敗,負債累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謝杏蘭嫁到夫家后,白天外出干活,晚上回家洗衣做飯,還要照顧公婆和孩子。半年不到,她的體重下降了20多斤。
1998年初,時年81歲的婆婆在上廁所時不慎摔倒,半身癱瘓,臥床不起。禍不單行,2004年,患肝癌的丈夫在花費10多萬元的醫(yī)療費后撒手人寰;2005年,81歲的公公又骨折了。從此,全家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謝杏蘭一個人肩上。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謝杏蘭卻十多年如一日地支撐著這個"癱瘓的家"。當時兒女還小,都在上學,她一個人靠打零工養(yǎng)家糊口,又要照料臥床的婆婆,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盡管如此,謝杏蘭十多年來始終克盡孝道,做到了常人難以想象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她不分寒凍暑熱,每天為婆婆端屎端尿,擦洗身子,每隔兩天還要將房間消毒一次,定期給婆婆做按摩。婆婆雖然臥病在床十多年,身上仍沒有一點褥瘡和腐爛之處,親友、左鄰右舍前去探望時,房間里也聞不到一點異味。
2005年冬季的一天,面對病體的折磨和失子的悲痛,婆婆徹夜難眠。深夜里,婆婆突然口吐白沫,神智不清,全家人頓時慌了神。謝杏蘭讓街坊四鄰幫忙送她去醫(yī)院,但病危的婆婆卻堅決不肯,她是怕拖累家人。但謝杏蘭依舊堅持將婆婆送到了縣醫(yī)院。經(jīng)過緊急搶救,老太太轉危為安。當時的主治醫(yī)生告訴她們:"如果晚來十分鐘,老太太就性命不保了。"謝杏蘭總是強忍著內(nèi)心的悲痛,耐心地開導婆婆,對婆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從不敢有半點疏忽。在家時,她還常常陪婆婆聊天談心,從身體上和精神上給予婆婆更多的關愛。
2005年后,因生活所迫,謝杏蘭只好外出務工,考慮到年邁的公婆這幾年來都是由自己照顧,生活、飲食習慣哥哥嫂嫂沒有自己清楚,因此不敢出遠門。在政府領導的關心下,她被安排在鄉(xiāng)派出所做雜工。人雖在外,謝杏蘭的心卻時刻牽掛著公公婆婆。她每天都要打電話詢問二老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并且每三天必定回家一趟,還會帶回老人們愛吃的食物。在謝杏蘭的言傳身教下,一雙兒女對爺爺、奶奶也十分孝順,每當放假回家時,也都經(jīng)常幫奶奶倒屎倒尿、打掃房間,毫不嫌棄。
謝杏蘭所做的,雖然都是些平凡的瑣事,然而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確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這也讓她贏得了左鄰右舍的廣泛稱贊。在后垅村,只要提到謝杏蘭,人們都會異口同聲地稱贊她是個好媳婦。中國婦女所有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在她身上都能看到。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6-18張茂發(fā):無怨無悔照顧“漸凍”妻子
- 2015-06-17連于妹:為一份承諾照顧智障男子45年
- 2015-06-12德化17歲少年每天騎車往返12公里照顧癱瘓母親
- 2015-06-05陳玉如:無怨無悔照顧多病的父親
- 2015-06-05洪藝:接力照顧無血緣的殘疾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