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是周寧縣很多果園的義務科技員。在農業局工作的日子里,他幾乎把縣里所有的果樹都摸了個遍,藤稔葡萄、枇杷、甜柿、黃花梨……只要是周寧農民有的,他無不細心指點。他根據當地氣候、地理條件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先后實驗并成功地引進了油柰等優質高產品種水果,實現了高山地帶種植各種果樹提前開花結果的夙愿。但是,僅僅指點幾戶是不夠的,要把真正的科學種植技術傳到農村家家戶戶,一定要深入到農村之中。于是,一把剪子、一本他自己編寫的教材、或是再帶上幾張圖例,這就成了老高下鄉的必備材料。
“哪里有果樹,哪里就有老高。”老高一年下鄉的時間通常要達一百多天。老高知道,農民朋友白天要上山忙活,要把他們集中一塊進行培訓,只能選擇晚上的時間,于是,他又多次將辦培訓班時間調到了晚上,仕本、樓坪、下西坑等村都多次留下了老高夜間授課的聲音。
“堅守,科技惠農就能一步步實現。”老高常常帶著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全縣幾乎所有果農的聯系方式,而老高的電話,果農們幾乎都能脫口而出,果農有事,只要一個電話,他總能爭取去,他說,科技人員,就應該常下鄉。幾年下來,老高與許多農民結為朋友,吳萬利、徐木森、張孫林……他們與老高不僅僅談果樹,還談起了家庭、社會。老高說,老區農民樸實、厚道,他非常珍惜這份情緣,但有時老高也感到困惑,他們對科學種植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總是粗放勞作,正因為如此,老高才決心用自己的行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純池鎮祖垅村的吳萬利,在老高的指導下發展種植金銀花,還帶動祖垅、蓮地兩村群眾一起種植,年產值可達200多萬元。
在所有資助的孩子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曉芳”。陳曉芳是周寧縣泗橋鎮人,她上初中時父母離異,面臨輟學,情緒一度很低落。老高得知這一情況后,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將她作為結對幫學對象。初中階段,老高一年給她400元生活費,高中階段600元,還常常帶著學習用品去看望她,了解她的生活和學習情況。2004年,陳曉芳考上了福建工程學院,老高每次回福州,都帶著吃的去學校看她,問她學習情況,和同學相處怎么樣,生活上還有沒有什么困難,宿舍的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高爺爺”。陳曉芳畢業后就職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都城分院,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去年關工委收到一筆特殊的助學金300元,是曉芳寄來的,今年又收到她寄來的400元助學金,她說希望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家鄉貧困的弟弟妹妹讀書。”老高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里閃著慈祥又欣慰的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丘筱蘭:愛崗敬業 用心服務
- 2015-01-05劉雪梅:用汗水譜寫敬業奉獻之歌
- 2014-12-31廈門西邊社區:“道德講堂”傳遞敬業奉獻之風
- 2014-11-21泉港區“敬業”講堂:學習身邊榜樣 弘揚愛崗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