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漢民,男,家住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舊館驛151號。每到夏季,蘇漢民和老伴都會在自家門口擺攤免費奉茶,一個夏天至少要奉茶4個月,按每天至少200斤茶水來算,20年來,他和老伴共為過往行人提供茶水超過48萬斤。奉茶看似簡單、平常的一個小舉動,蘇老伯一干就是20年,即使生病住院,心中最放不下的還是他的奉茶攤。
免費奉茶 一干就是20年。蘇漢民夫婦的奉茶攤,老西街的街坊鄰居、三輪車工、摩的司機都十分熟悉:從1996年開始,每年端午節(jié)剛過,舊館驛巷子口的牌坊旁的方桌上就會出現(xiàn)個大大的保溫桶,旁邊還有個水盆,盆子里泡著幾個茶杯……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路過的人們,只要渴了,隨手拿起茶杯旋開保溫桶閥門,就能喝上一杯溫茶。每到夏天燒水泡茶,是蘇老伯和老伴黃阿姨每天必須做的“功課”,沒想到,竟一干就是20年。
為了保證路人經(jīng)過都有水喝,夏天奉茶的那四五個月,蘇老伯和老伴黃阿姨一整天都歇不得,清晨就得起床燒水煮茶。“煮茶有講究,不能全用茶餅煮,得茶餅加茶葉,再放上少許鹽,這樣入口好喝又能消暑降溫。”奉茶20年,蘇老伯和黃阿姨燒水的煤爐修了一次又一次,裝茶水的也從最初的鋼筋鍋換成了保溫桶,每個保溫桶能裝80斤,平均每天要供應(yīng)200斤茶水現(xiàn)在保溫桶已經(jīng)換了近10個了。“而這一切費用,幾乎是蘇老伯夫婦倆獨自承擔。”蘇老伯的弟弟說。哥哥早年在木器廠上班,后來工廠倒閉,在老倆口沒有退休金、僅靠子女給的生活費度日的情況下,仍省吃儉用堅持奉茶。
生病住院 還念著路人沒茶喝。2014年底,蘇老伯被查出患鼻咽癌,在醫(yī)院住院住了兩個月后,蘇老伯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院回家靜養(yǎng)。在半年的時間內(nèi),他幾乎沒法下地,只能吃流質(zhì)食物,即便如此,隨著天氣逐漸炎熱,蘇老伯心里惦記的,還是奉茶這事兒。2015年6月8日,身體抱恙的蘇老伯還跟老伴說,天氣熱了,該修整修整煤爐奉茶了。隔天,黃阿姨就找來人幫忙將燒水的煤爐重新修整了一翻,爐子里原先燒煤裂開的爐壁重新上了灰,準備端午一過就開始奉茶。然而,令黃阿姨想不到的是,上了灰的煤爐還沒干,蘇老伯就永遠的離開了……
永遠難忘 巷口那位戴著眼鏡煮茶水的老人。2008年蘇老伯第一次生病時,他正提著保溫瓶準備到廚房裝水,突然重心不穩(wěn),送醫(yī)急救后,才緩過來。但是住院期間,兩個老人并不寂寞,每天病房里都很熱鬧,接連不斷地有人去探望老蘇。這些來訪的人中,有的是喝茶的老熟人;有的僅有一面之緣;有的未曾謀面,但他們是被老蘇夫婦感動的人。“我很感動,只不過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沒想到那么多人關(guān)心。”黃阿姨雙眼泛著淚花,用雙手擦拭著,而蘇老伯則不住地說“很感謝大家的關(guān)心”。
讓蘇老伯印象最深刻的是,有4個20多歲的女孩,聽市區(qū)的朋友說起他患病的事后,下班后4人就邀約一起從安溪趕到醫(yī)院探望他。還有一次,有個中年婦女一進病房,就不斷地重復(fù)著“老年人賺錢不容易,你們愿意為大家做事,太感人了”,她說,她找了四次終于找著老人了,臨走前還硬塞了200元。
在蘇老伯過世的前一天,他仍念念不忘,等身體調(diào)理好了,就要趕緊燒水,大家就有茶水喝了。2015年6月10日,蘇老伯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網(wǎng)絡(luò)上有熱心網(wǎng)友為蘇老伯發(fā)起了悼念,不少網(wǎng)友紛紛跟帖追思懷念,并為蘇老伯點燃蠟燭。蘇老伯出殯那天,很多在奉茶攤上喝過茶水的市民也自發(fā)前往送行,陪蘇老伯走完最后一程。
不忍告別 老伴接力延續(xù)愛心。“奉茶是咱們?nèi)萑艘恢狈钚械纳婆e,也希望蘇老伯的精神能夠繼續(xù)延續(xù)下去。”蘇老伯走后,老伴黃阿姨誓要將奉茶延續(xù)下去。今年端午節(jié)開始,她將免費奉茶攤繼續(xù)擺下去,“這是他的遺愿,也是我該做的事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29同安恒星義工牽手企業(yè)獻愛心 山區(qū)小學(xué)生獲贈體育大禮包
- 2015-09-28百萬愛心基金貧困助學(xué)在行動 第二批132名莆田學(xué)子受資助
- 2015-09-28博餅也能做公益 兩岸愛心人士昨日在翔安大嶝獻血
- 2015-09-22城廂區(qū)愛心媽媽情系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中秋節(jié)
- 2015-09-22鯉城金山社區(qū)開展“情暖滿中秋,愛心助空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