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網訊(記者 李義良 通訊員 楊心亮 余雪燕 圖 何東方 陳嘉新)“名聞海內外的珠光青瓷產自同安窯系,但同安窯系源自哪里?這一困擾了學術界多年的謎題昨日有了初步論斷,同安窯或源自龍泉窯?”這是記者在昨日上午于同安區召開的第二屆海內外名窯名瓷研討會上獲悉的。
百棟匣缽古厝見證:同安陶瓷業的輝煌
大小齊整、錯落有致的鵝軟石做建筑基石,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匣缽砌成的外墻裝飾,一棟連著一棟,排得整整齊齊……
“這樣的匣缽古厝在褒美西坑有上百棟以上,這些匣缽古厝群多數建成于清代,與清代禁止采石頭礦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地百姓由于缺乏建房的石材,就地取材從西源溪里采集鵝卵石,從附近的汀溪窯址里運來廢棄不用的匣缽進行裝飾,建成了一棟又一棟的古厝,這樣的古厝在閩南地區相當少見。匣缽大量用于建房,也從一個側面證實當地陶瓷業的發達程度,可見直到清代同安窯業還十分發達。”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告訴記者。
因第二屆海內外名窯名瓷研討會的召開,10日上午,這一百多棟匣缽古厝也迎來了 一撥特殊的客人——海內外陶瓷界專家團。這被人遺忘多年的匣缽古厝群也瞬間熱鬧起來了。作為第二屆海內外名窯名瓷學術研討會的配套活動,專家團成員們除實地考察了褒美村匣缽古厝群、武舉人葉高昇府、汀溪窯古窯址外,還到成功復制出珠光青瓷的千境窯現場考察,鑒定了千境窯所收藏的同安窯藏品。
陶瓷界專家團論證:同安窯源自龍泉窯
“2002年我到杭州看龍泉窯,看了之后我就問‘你這個不是龍泉窯吧,是不是閩南同安的珠光青瓷啊’,他們說不是,這是龍泉窯。”重慶三峽博物館研究員陳麗瓊說,“但是通過今天考察和在千境窯里看到他們搜集的珠光青瓷的藏品、殘品,仔細思考后,我認為,珠光青瓷可能源自龍泉窯的早期。龍泉窯和珠光青瓷的紋飾以及刻畫的內容都很相似,或許在北宋到南宋的初期,同安窯和龍泉窯是有交流的。而且在同安汀溪窯的殘品中看到了龍泉窯址大量存在的粉青,這就更讓我們聯想起二者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龍泉窯始于魏晉,止于清代,同安窯始于北宋末,或當時龍泉窯工匠南下成就了同安窯系的輝煌。”
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葉文程說:“同安汀溪窯的歷史很悠久,到現在將近上千年的歷史,跟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很大的關系。當時燒造的產品,都是從泉州港外銷到日本、東亞、東南亞各國。在歷史上,為海上絲綢之路做出很大貢獻,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扮演者與參與者。”
“本次考察將會在中國陶瓷史上產生很重要的影響,也會對學術界產生積極的影響。”薛國芳說,“同安窯這個古老的窯口正在煥發著青春,它不僅延續了古代的陶瓷工藝,更蘊含著豐富的陶瓷文化。瓷器是中國的符號,中國的英文是China,陶瓷的英文也是china,足以證明瓷器在國民經濟和歷史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下,同安窯必能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知道。”
名窯名瓷研討會建議:打造汀溪海絲文化帶
為期半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們各抒己見,但最終給出了同安的建議是,要保護好同安古窯址,傳承好同安古文化,通過古窯文化打造汀溪海絲文化帶。
同安窯有著長達1700多年的歷史,它見證了中代(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也見證了古代瓷器文化的繁華,充分說明了古代同安不僅有優秀的工匠,更有豐富而底蘊深厚的文化。
要保護好、利用好同安古窯址,加大研討、研究力度,更要開發、建設好陶瓷產業。希望大家多多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共同締造,把同安窯文化發揚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汀溪鎮如今正計劃建個陶瓷文創園,通過這樣來打造屬于汀溪的海絲文化帶。
這幾年來,汀溪鎮立足發展鄉村旅游,把它作為支柱產業來搞,而以珠光青瓷為代表的瓷文化主題游,對提升汀溪鎮鄉村游的品味、品質、特色,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也因為如此,在經過認真調研后,汀溪鎮目前已在路嶺窯址附近,準備拿出一片地建一個陶瓷文創園,并計劃在今年底舉行的區人代會上提交議案,力爭成為一個重要建議。如果獲得批準,將盡快啟動征地手續,而后在保護的前提下,穩妥發展好這個陶瓷文創園。
?
![]() |
![]() |
責任編輯:文潔 |
- 2015-10-01從兩岸到“一帶一路” 同安孔子文化節走向世界
- 2015-09-292015同安孔子文化節昨舉行 海內外宗親共聚同安祭孔
- 2015-09-29同安恒星義工牽手企業獻愛心 山區小學生獲贈體育大禮包
- 2015-09-29同安孔子文化節開幕 海內外宗親同安孔廟同祭孔
- 2015-09-29海內外學者同安“論道”朱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