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兒,面對癱瘓在床的父親,女兒不離不棄,19年如一日細心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也許,“愛”字從來沒有從徐小芳的嘴里說出來過,可她把“愛”解讀為一種責任,一個使命,一種對生身父親的孝心。19年來,徐小芳的行為,感動著她周圍的人們,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父母,如何去傳承中華民族千年的美德。
父女角色互換
“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嘛!聽話,噢、噢……” ,走進曼頭山惠民花苑1號樓4單元607徐小芳家時,47歲的她正在給88歲的父親徐永真喂粥,一口一口,她像對待孩子般地哄著父親:“吃,多吃一口,乖……”這就是女兒徐小芳每天的“必修課”。徐小芳的父親徐永真,紅色紅潤,他安靜地坐在干凈的床上,一只手扶在床柱上,等著女兒一口一口喂他。 女兒徐小芳則是臉色蠟黃,顯得很疲憊,鄰居問她時,她說:“睡眠嚴重不足,是我現在最頭痛的事兒。”徐小芳因長期缺乏睡眠,特別容易疲勞,記憶力嚴重減退,“經常頭腦‘嗡嗡’作響”,有時坐再沙發上也睡著了。每日,徐小芳都要早起給父親準備早餐,給癱瘓在床的父親擦背、洗臉、翻身、換衣服、按摩、捶背、喂飯。父親喜歡吃桔子,徐小芳就一片一片地剝桔子喂給父親吃,侍候好了父親躺下,蓋好被子,接著就開始洗父親換下來的衣服,最多的一天要洗三套以上。晚上,徐小芳要起來三四次,為父親換紙尿片。環顧僅有60多平方的房子,家很整潔而溫馨。陽臺上還種著一些花,開得很旺,它們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帶著父親嫁人
徐小芳在讀小學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徐永真為了不讓孩子們受委曲,沒有再娶。1983年,他從林業系統退休,1996年12月因摔倒中風,1998年,徐小芳帶著半癱瘓的父親嫁人。2002年起,父親徐永真癱瘓在床,不能行動,大小便失禁,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而徐小芳的姐姐或出嫁,或遠在浙江、貴州打工,照顧癱瘓父親的重擔就落在徐小芳的肩上。丈夫龔宗盛沒有固定工作,給人打零工,勤快孝順,對妻子很支持,沒有什么怨言,經常幫小芳抱父親去洗澡。因為要照顧父親,徐小芳不能外出工作,家庭經濟拮據。為了防止父親身上長褥瘡,徐小芳每天都堅持幫父親數十次,還無師自通學會了推拿按摩,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今年已經85歲的父親生病臥床10多年,身上從未生過褥瘡。
照顧這樣一個不能說話、不能走動、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責任性。這些徐小芳都有,徐小芳每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給父親喂飯,為他擦屎端尿,再苦再累,她都覺得值,覺得心安理得。為了讓父親過得舒服些,徐小芳特意為父親的房間裝上空調。“近幾年,父親身體越來越差,還得了老年癡呆,有時還會罵人打人,但他是病人,我們怎么能跟他計較呢?父親養育我們多不容易,作子女不能不盡孝道。”徐小芳說。
孝行感動四鄰
徐小芳的一片孝心,不僅在親戚、朋友中口口相傳,也讓四鄰街坊贊不絕口。為了方便妹妹照顧癱瘓的父親,外出打工二姐徐小英把自己位于童游富林新村的房子騰出來給徐小芳住,這一住就是10多年。2011年,三姐徐春英把自己在惠民花苑的回遷房拿給徐小芳住。姐姐們對妹妹妹夫都贊不絕口:“比起他們在家照顧父親的辛勞,我們做的實在太少了。”鄰居陳愛芝說:“伺候小孩子,還能夠有個念想,盼望著他長大、會走,而照顧老人,沒有盼頭啊,而徐小芳侍候父親這么多年,無怨無悔,真不容易啊!”“徐小芳是我們單元‘孝女’的代表,左鄰右舍說起她,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她對父親的侍候非常好,小區的居民都非常尊敬她。” 鄰居們說。
社區主任說:“她家庭很不容易,老公是開摩托的,自己要照顧這個父親,都不能出去工作,家庭很困難,但能夠堅持這么長時間,真是很難得,深深感動周圍的居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01全國網絡媒體集中報道 “中國好人”莊茉莉
- 2015-12-01一月內兩位福州好人榮登"好人365" 雙倍正能量溫暖榕城
- 2015-11-30"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11月"好人榜"結果
- 2015-11-30免費體檢買意外險 “石獅好人”享受多項禮遇幫扶
- 2015-11-24劉柏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