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一線服務大黃魚養殖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懷揣著“實踐出真知”的行事理念,柯巧珍并沒有將科研成果停留在論文中。4年來,由其率領的自主研發團隊已申請專利28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如今,富發水產公司年產大黃魚原良種受精卵2噸、魚苗2億尾、成魚500噸。深水大網箱養殖大規格無公害大黃魚10萬尾。碩果累累的她,并沒有滿足于這些驕人的成績。在大黃魚養殖技術日趨成熟完善時,柯巧珍又帶領科研團隊投入到條石鯛養殖的研究中。經過幾年的努力,2014年產量達50萬尾,2015年預計將達到200萬尾。
因突出的工作業績,柯巧珍被公司提拔為科技研發部主任,本來可以相對輕松地負責一些管理層面的工作,但柯巧珍卻從未離開過一線。富發水產公司近年來的逐步發展,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拼搏在一線的堅定身影。在福建官井洋大黃魚原種場(國家級)建設、驗收、運營過程中,柯巧珍堅持每年都參與組織開展野生大黃魚采集、原種子一代苗種繁育工作,身體力行在生產第一線工作中。目前,柯巧珍已組織采捕野生大黃魚一萬余尾,培育為野生原種親魚;每年由研發團隊培育的優質苗種的生產銷售更達5000萬尾以上,其生長速率比同期普通魚苗提升5%至10%,成活率提升13%以上。
此外,為了填補大黃魚養殖文化領域的空白,宣傳大黃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力地提升了大黃魚的社會影響力,柯巧珍全程參與了全國首家大黃魚博物館的籌建。她奔走于各個單位間搜集資料、采集樣品,并在其中不斷加入自己的新想法,豐富博物館館藏內容。“寧德作為大黃魚養殖的起源地,許多養殖技術都是口口相傳的,建設博物館的目的就是想將這些口頭經驗變成圖片、文字得以保存下來。”柯巧珍說。
2013年10月,博物館正式竣工開館,柯巧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迄今為止,大黃魚博物館已吸引了海內外近3000人次前來參觀、訪問,為漁民、學生、參觀者講解大黃魚科普知識,宣傳科學養殖,受到來訪群眾和各級政府的一致好評和肯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01全國網絡媒體集中報道 “中國好人”莊茉莉
- 2015-12-01一月內兩位福州好人榮登"好人365" 雙倍正能量溫暖榕城
- 2015-11-30"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11月"好人榜"結果
- 2015-11-30免費體檢買意外險 “石獅好人”享受多項禮遇幫扶
- 2015-11-24劉柏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