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程先后當選福建省十二屆人大代表、福建省十一屆青聯常委等,并榮獲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勞動模范、“最美泉州人”等稱號,201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大埔村原來是出了名落后村,整個村的經濟狀況、村容村貌都相當差。而現在,大埔村卻因為村財殷實、村民富庶而遠近聞名,因為村容潔凈、生活幸福而引來一波又一波的參觀團。這一切轉變,都要從1997年吳金程擔任大埔村領頭人開始說起。
心系村民平安,成立24小時治安巡邏隊
吳金程在外艱苦創業多年,事業有成后卻一直惦記著生他養他的家鄉。返鄉時,他想利用在外經商積累的經驗和資本在家鄉再次創業,但很快他發現大埔村外來人口大量涌入打破了傳統村莊的寧靜,犯罪率上升,治安狀況已糟糕透頂。富有正義感的吳金程看不下去,憑借自己的游說能力在大埔村公開募集了幾十萬元,組建了一支由青壯年組成的巡邏隊,日夜巡邏,治安狀況很快得到改善。這次組織得力讓吳金程獲得了第一筆“政治資本”,1997年村委換屆時,他被推選為村主任。緊接著,他又裝了12個全球眼視頻系統,對主要路口進行24小時監控,為村民營造更加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
實施舊村改造,保留古厝與“鄉愁”
吳金程回憶起改造前的家鄉也是直搖頭:“有的村道窄得連摩托車都開不進,污水橫流,1000多個茅廁分布在各處。”1998年,吳金程便委托天津規劃院設計圖紙,2000年啟動第一期“舊村改造”。經過5年的入戶勸說和開發建設,80戶村民住進了新房。2006年,大埔村啟動了二期改造,至2008年,又有68戶村民搬新家。他們有的住三層新房,有的住安置套房。目前,三期、四期建設也在進行中。
“舊村改造不是把所有屋子推倒重建。”吳金程說,他們保留了一些古大厝、古井、古樹,留住了“鄉愁”。
投1100萬建養老院,200位空巢老人免費住
大埔村有棟5層樓的敬老院,里面什么都有,如圖書室、醫療室、棋牌室、活動室,屋外還有橡膠門球場。老人的房間既有夫妻房,也有3床房。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250位,目前,敬老院有222個床位,已入住近200位老人。
說起為什么想建敬老院,吳金程仍有些心酸:“村里1000多人在外做生意,老人不愿背井離鄉,便留了下來。一大棟房子里只住著一個老人,稀飯從早吃到晚,晚上電視舍不得開,看到老人過著孤單節儉的生活,心里難受。”
這個簡單的動機,促使吳金程2009年推動村里投入1100萬元建敬老院供老人們免費入住,幫助老人們頤養天年。說起吳金程,老人們個個豎起大拇指。
發展特色經濟,帶領村民致富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埔村村容整潔,村里一排排造型一致,整齊劃一的小洋房,見證著大埔的變遷。村里的環境好了,吳金程又想著法子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于是他手把手地教大家做生意,先后組織收回集體土地、建設標準化廠房出租,拓寬村民就業機會。
在吳金程的帶領下,大埔村從1997年人均收入僅5000元左右,到2014年人均純收入達3.2萬元,村財收入達400多萬元。
吳金程說,“我覺得踐行群眾路線最大的實惠就是解決民生問題,把大埔村這些民生,群眾的問題,多少問題把他解決好了,就是我踐行群眾路線的核心價值觀。”
創建文明鄉村,提高農民幸福指數
為了使全村老百姓受益,吳金程成立“大埔村慈善協會”和“愛心援助站”,還牽頭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大埔村還專門成立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實施督導隊,由村兩委干部帶頭執行,不違規,不接受宴請。6年來,通過簡辦、不辦婚喪喜慶活動,大埔村村民們將節約下來的上百萬元資金捐給村里的愛心援助站,用于救助村里的生活困難戶、病災戶等。
在吳金程帶領下,現在的大埔村形成了與鄰為善、尊老愛幼、簡辦紅白喜事的新風尚,營造了守望相助、鄰里相親的文明鄉風。
“我想把大埔村建成‘桃花源’。”吳金程說,這個‘桃花源’不僅環境優美,經濟發達,而且處處和諧溫馨。”擔任大埔村主干以來,吳金程十幾年如一日,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帶領村民朝著“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大步邁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2-01全國網絡媒體集中報道 “中國好人”莊茉莉
- 2015-12-01一月內兩位福州好人榮登"好人365" 雙倍正能量溫暖榕城
- 2015-11-30"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11月"好人榜"結果
- 2015-11-30免費體檢買意外險 “石獅好人”享受多項禮遇幫扶
- 2015-11-24劉柏榮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體融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