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起她開始定期資助貧困學生,迄今已有30多名貧困生在她的幫助下順利讀完大學,目前每年仍在定期資助7名大學生就讀,她每人每學期寄給他們1000元—2000元不等的學費和每月200—300元不等的生活費,這相當于她辛辛苦苦干一個月的收入。每個月10—15號,是胡玉榮的匯款時間,每次,她都要在家將一疊疊的銀行匯款單事先填好,然后拿到銀行去辦理。幾年下來,好幾百張匯款憑單疊成厚厚的一堆,凝聚著胡玉榮的濃濃愛心。胡玉榮曾說過,她不要受資助的孩子們的任何回報,只希望等他們有能力了,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2008年10月,胡玉榮又將多年的積蓄和這幾年政府獎勵給她的獎金共計14萬元捐給了縣總工會,作為“愛心助學基金會”的啟動資金。她的想法是,趁現在身體還行,盡量省吃儉用節約點錢,放入基金會中,等到老得不能干活時,還能用這筆錢接著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胡玉榮灑向貧困學子的廣博的愛,正成為他們茁壯成長的養料,滋養著他們貧窮但追尋希望的心靈。
2006年8月,“桑美”臺風沖毀了壽寧托溪鄉洋尾村等地,胡玉榮立即購買了大米和粉干,借了輛皮卡車前去賑災,開銷1萬多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她4次捐款共計4000元。3年前她買了輛QQ車,除了送貨,就是像110一樣,隨時用于運送小孩、老人等。
胡玉榮不僅在物質上幫助孩子,還充當了他們的“精神導師”,為他們解決心理上的疑難困惑。
2007年7月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壽寧一中的一名張姓學生由于連續三年參加高考都落榜,情緒低落走上城郊的茗溪橋,望著地下滾滾洪流,想輕生,胡玉榮接到求助電話后,與該校的一位老師冒著大雨趕往,生拉硬拽,把小張同學從橋上扯了下來。“要是我從橋上跳下去,從此什么煩惱都沒有了”小張喃喃自語。
“孩子,你怎么這么傻呢?條條道路通羅馬,世上的路不止一條,書考不上,還有其他路可走呢,你看我當年沒上大學,不是也照樣活得好好的,也能為社會做貢獻。”胡玉榮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寬慰他,“并不是只有高考這條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番話說得小張低下了慚愧的頭,為自己的一時糊涂而后悔。“我聽您的,胡阿姨!”兩個多小時的勸導,小張同學終于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不久,小張滿懷信心外出打工,很快就賺錢辦公司,現在生意還挺不錯的,心懷感激的小張每逢有煩心事還總會打電話與“胡阿姨”訴說。
從苦水河里趟出,胡玉榮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都是青年成長勵志的生動教材。“他們把我當作朋友一樣,很多不敢和父母說的話,都愿意和我說”胡玉榮高興地說,由此她多了一個新角色——壽寧一中心理咨詢室的“編外心理輔導員”,每天下午都會出現在壽寧一中,或在心理咨詢室里,誨人不倦,多少次促膝談心,多少回心靈碰撞,引導著迷途困惑的孩子走出人生困惑,擁有燦爛的心靈天空,在和煦的陽光下茁壯成長。她像甘霖滋潤著干渴的心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