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光“吃”里面的學問,就能讓人直觀感受到“我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中秋節臨近,美食大戰硝煙再起,東西南北的餐桌上“火歸(火鍋)”、“彎轉(大蝦)”、“旁嘎(螃蟹)”等各路英豪唱主角兒……你家中秋吃什么?(9月7日中國文明網)
“中秋吃什么?”,盡管各地風俗各異、飲食文化也不盡相同,但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吃月餅”。這也難怪,“月餅”是伴隨著傳統中秋而生、至今已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代名詞,只要一提到“月餅”,人們便會想到“中秋”,只要一過“中秋”,人們就會想到了“月餅”。
也正因如此,每逢中秋佳節到來之際,人們都會無一另外地要買上幾盒月餅,或自己與家人一道品嘗,或饋贈父母長輩、親朋好友,人們通過“月餅”這一傳統美食來表達情感、寄托美好愿景,代代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然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門的逐漸開啟,西方文化的紛紛涌入,中秋等傳統節日也曾受到過嚴重沖擊。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開始崇洋媚外,崇尚西方文化、追捧“圣誕節”、“愚人節”等各種洋節。盡管如此,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西方文化始終無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提并論,“洋節”始終無法與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聘美,人們依然對傳統中秋佳節有著無法撼動的情感,對“月餅”始終無法割舍、一往情深。
究其原因,是因為“小月餅”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情懷與美好愿景,蘊含著底蘊非常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拿“吃月餅”這一傳統習俗來說吧,里面蘊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每逢中秋之夜,當一輪圓月緩緩升起,一家人圍在一起品茗賞月的時候,遠在異國他鄉的游子對家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便會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各種思緒和情感在瞬間爆發,濃濃的家國情懷便通過“吃月餅”這一習俗開始升騰。還有“送月餅”習俗,里面蘊含著敦親、貴和、仁愛等傳統文化。盡管一盒月餅算不上什么,但關鍵是通過“送月餅”這一方式來表達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和孝順,用實際行動向后人傳承孝老愛親的美德……
眼下,盡管離中秋還有些時日,但市場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小月餅”,人們又開始或盤算著購買“小月餅”。透過中秋“小月餅”,不僅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中秋味道、厚重的中華文化,更能強烈地感受到國人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晴空)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12創新過節方式 釋放中秋文化
- 2016-09-12多繼承挖掘中秋節的傳統內涵
- 2016-09-12【文明網評】把傳統美德融入“中秋月餅”
- 2016-09-12中秋節應“消愁長喜”
- 2016-09-12莫讓中秋情誼只在朋友圈可見
- 2016-09-12團圓之意才是中秋文化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