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親情、民族情、天地情,是中秋節的“三重情感”。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里,中秋節最惹人情懷,最能凈化人們的情感。當此之時,“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明月高懸,清澄生輝,提純了親情,融通了民族情,連接了天地情,這便是古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境。
今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讓傳統節日和現代生活方式在本質上對接、傳承好“我們的節日”,依然是個時代課題。在傳統節日里,無論時移世易,中國人的情感世界、精神血脈總是相通的,重情重義、愛國愛家、天人合一,這些本質的精神元素古今是連貫的,都需要我們珍視,代代相傳。傳統節日,關鍵要讓節日元素多些意蘊、多些情感的交流。在中秋節,我們要多多生發親人之情、民族之情、天地之情。
中秋節,首先要生發美好親情。中國人特別重親情,不只是尊老愛幼、孝悌之義,還有夫妻相敬、家庭和睦等。中秋節,親人之間的情感增進非常重要,但不要過分的物質化,太看重禮品的貴賤、物品的包裝,而應當多些相互的關心、真誠的激勵。一塊月餅,一杯清茶,蔬果輕淡,話語暖人,足以慰心。中秋節,望月懷人,把一番思念賦予皎皎明月,情深意濃,自然就淡化了計較,多了理解和尊重,留下的是親情的美好與甜美。
中秋節,其次要生發愛國心、民族情。中秋節,是中華文明的產物,流傳千百年來,為華人所共享,它所增進的是所有華夏兒女的民族情感。說到中秋節,只要是中國人,心靈都是相通的。在這個日子里,中華兒女共祝愿、祖國好,情感上應當是一次集體的同頻共振,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融到血液里,立在骨頭中。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應激發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祖國大家庭的愛。特別是今天,移動互聯網無遠弗屆,發一條微信微博,傳遞一下民族自豪感、濃濃愛國情,匯聚的自然是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中秋節,還要生發天地情懷。八月十五中秋節,在中華傳統節日里,是唯一一個與仰望天空關聯的節日,蕩開了心胸,心騖八極,思接千載,天人合一,美麗的嫦娥、遙遠的時空、人間的情思,都暈染了這美好的中秋之夜。唐詩當中就有大量的詠月詩。望月、賞月、玩月,中國人的天地情,是一種審美的、超越的、自然的、深情的詩意。在當今,煩囂的都市生活,日日疲累的人心,多么需要回望一下天地的寧靜呀!同時,還可以引發當代人對生態文明的思考?!霸率枪枢l明”,讓我們更加珍視空氣的質量、環境的保護。
中秋文化已經深入到中華文明的肌理。熱愛我們的傳統節日吧!一份真淳、自然、更接近節日本質的情懷,會讓我們的節日多一分豐厚的文化意蘊、情感意蘊。在現代生活方式里,節日意蘊的傳承、創新,仍然具有非常積極現實的意義。(魏向榮)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13清流志愿者中秋情系孤寡老人
- 2016-09-13漳州義工俱樂部募集中秋愛心款物3萬多元
- 2016-09-12豐澤區源淮社區舉辦“教師節、中秋節”雙節同慶晚會
- 2016-09-12豐澤區源淮社區舉辦“教師節、中秋節”雙節同慶晚會
- 2016-09-12建寧:開展中秋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6-09-12建寧:開展中秋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