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臨,有人準備回家陪父母過節,有人想著利用中秋假期出游,有人則已經約好了密友,準備假日狂歡。生活方式如此多元化的今天,中秋佳節顯得豐富多彩。但中秋節如果只圖“熱鬧”,很有可能偏離傳統文化,讓這個傳統節日少了幾分優雅。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文化節日之一,中秋節的優雅與生俱來。古時候的中國人,每逢中秋節就祭月、吃月餅、賞桂花等,其中寄托著祈盼豐收、祈禱幸福等美好愿望。中秋圓月更是被文人墨客賦予思鄉、團圓等情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佳句,已經植入了中華民族的記憶中。中秋節本是民俗的、文化的、情感的,今天我們更加豐富的物質生活,不應覆蓋中秋節的優雅,而是應當利用各種生活便利,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表達情感、記住鄉愁,讓中秋節回歸優雅。
讓中秋節回歸優雅,一定要厘清物與情的關系。中國人重人情,很多人喜歡在節日送禮表達祝福。家人、鄰里之間在中秋節互致問候,這本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太過于重視禮,似乎禮物越貴重,情感就越濃厚。特別是一些有求于人者,想利用中秋節契機,以厚禮作為敲門磚。正如用金錢買不到愛那樣,禮物代替不了情感,中秋節若淪為送禮的節日,這無疑讓中秋佳節變得庸俗。佳節來臨,家人、朋友、鄰居、同事,最重要的是聯絡感情,互致問候,送上祝福,就會收獲感動。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張從遠方寄來的賀卡,都足以讓人感受到情之重。
讓中秋節回歸優雅,不應用狂歡代替鄉愁。如今很多人的過節模式基本一樣,就是變著方式進行狂歡。或者來一次沙灘篝火晚會,或者通宵打牌喝酒等,方式不一而足。利用節日進行適當放松,這本不為過。但只求狂歡的過節方式,是否忽略了節日內涵?特別是充滿著鄉愁的中秋節,若只求快樂盡興,顯然難以品出節日的真味道。中秋皎潔的月光,是“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式的感懷,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式的美好祝愿,其潛臺詞都是濃濃的鄉愁。中秋節,當然不能忽略這份傳統情感。利用佳節好好孝敬父母和長輩,約多年不見的同學、朋友在月下暢談理想人生,給無法見面的人們打一個電話、發一條問候信息,讓中秋節充滿感恩,從鄉愁中擠兌出更多情懷和快樂,讓中秋節的優雅實實在在。
過中秋節,若不注重傳統文化,不尊重它的情感蘊藉,那么所謂的時尚有可能變得庸俗。因此,我們應當以實際行動,讓中秋節回歸優雅。(凌保康)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09-13清流志愿者中秋情系孤寡老人
- 2016-09-13漳州義工俱樂部募集中秋愛心款物3萬多元
- 2016-09-12豐澤區源淮社區舉辦“教師節、中秋節”雙節同慶晚會
- 2016-09-12豐澤區源淮社區舉辦“教師節、中秋節”雙節同慶晚會
- 2016-09-12建寧:開展中秋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6-09-12建寧:開展中秋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