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督導員林忠順檢查居民投放的垃圾。
垃圾連桶運走,避免二次污染。
“我年紀大了,不能去上班,就在家里分類垃圾做貢獻。”禾山街道欣悅園小區88歲的金先生在退休前,長期從事與環境衛生有關的工作。小區被列為島內垃圾分類示范點,金先生說,身為老黨員更要全力支持。不僅是金先生,很多小區居民都為小區成為示范點感到自豪,他們說這是很好的機遇,一起努力才能讓環境更美。
邀居民和督導員聽課, 學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
“您已進入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一到欣悅園小區門口,就能感受到“綠色氛圍”。跨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啟用不久的LED大屏幕正在播放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內容。此外,欣悅園小區還通過巧妙嫁接禾山社區居民活動中心的資源,讓宣傳活起來。
活動中心就設置在欣悅園小區里,這里定期組織社工講課。禾山社區為了更好地普及垃圾分類,將相關知識融入環保大課堂,邀請社區居民和垃圾分類督導員聽課。課程內容豐富,如利用菜葉、果皮制作環保酵素,將家中廢棄物變成寶等。
活動中心門口綠化帶附近有很多種菜用的泡沫長方格。禾山社區黨支部書記林銀玲介紹,這叫“一米菜園”,蔬菜“吃”的是廚余垃圾堆成的肥料。社區邀請親子家庭來認識蔬菜的種植過程,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社區還設想,等蔬菜成熟了,采摘下來讓小朋友送給社區老人,把“孝”的教育融入綠色教育中。
12日下午,環保大課堂常客謝女士在活動中心學習培育多肉植物。謝女士很贊成垃圾分類這件事,她說這對小區環境的變化影響很大。學會垃圾分類后,謝女士在自家配置了四個垃圾桶。她說,垃圾分類一點都不復雜,只不過是舉手之勞。
督導員守在垃圾桶旁 細細查居民投放了啥
欣悅園小區按照全市統一標準,配備了四款垃圾桶。每一棟樓前都設置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兩款垃圾桶,廚余垃圾有四個固定投放點,有害垃圾桶放在小區入口處和21號梯。
每天7:00至9:00、18:00至20:00,身穿綠色反光馬甲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就會出現在小區里。小區業委會主任林忠順就是其中之一,他手持登記本,守在垃圾投放點旁,當居民來投放時,他先檢查是否按規則投放,如果不是就得動手二次分揀。廚余垃圾投放可積分,如果居民一次分類合格且投放正確,就能得一分,林忠順會幫助計分。林銀玲介紹,積分可前往社區居民活動中心兌換手工品、環保酵素等。
每周一上午,垃圾分類督導員聚在一起開會,討論督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分享好做法。“現在,我們的業務都很熟練。”林忠順說,他們對垃圾投放情況了如指掌,甚至哪家居民投放的垃圾主要有哪些都知道。
林忠順說,之前,他曾發現一家租戶的垃圾突然增多,多是煙頭、塑料瓶、快餐盒等。他把這一異常情況反饋給片區民警,后來民警發現這家租戶疑似電信詐騙犯。“垃圾分類管理好了,對于掌握社區治安動向也很有幫助。”林忠順說。
記者采訪時恰遇垃圾清運車收集。工作人員介紹,一車可裝載12個120升的垃圾桶,欣悅園小區日均產生70桶左右垃圾。工人連桶帶走垃圾后,小區保潔員立馬將新桶分發到各個點位。釆用“桶車對接”的直運方式,減少了垃圾轉運中的二次污染。(廈門日報)
![]() |
![]() |
責任編輯:盧超穎 |
- 2017-05-09廈門海滄將增設千個停車位 涉及海林二路等20條路
- 2017-05-08廈門海滄耕讀文化講說團走進海虹社區 家風家訓傳子孫
- 2017-05-08兩岸上萬名信眾昨在廈門海滄共同祭祀保生大帝
- 2017-05-08大力推進廈門海滄工業經濟發展 加速推進企業轉型升級
- 2017-05-07廈門沈海高速海滄段一輛貨車高速路上爆胎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