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團隊,渲染一方春暖
林永書一手創辦起來的永安市新太陽愛心協會,會員大多是生活在最基層的自由職業者,卻有著一顆顆樸素而堅定的愛心,仿佛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為永安這座文明城市、愛心城市持續“循環”著一股“恒溫”的暖流。
協會微信群還成為會員之間愛心互助活動平臺。某位會員身患重病,林永書馬上在群里發起慰問捐助該會員的號召,得到熱烈響應,他與會員代表到醫院看望該會員,并個人包5百元紅包;某位會員親人過逝了,他發消息組織大家前去慰問。在傳統的中秋、端午等“我們的節日”,林永書組織協會會員到自行車生態公園、地質公園等撿拾垃圾,宣傳文明旅游,舉辦野餐等活動。
團隊里還有8位特殊會員,他們是社區矯正人員和安置幫教對象。作為年輕時也曾是社管人員的林永書,特別注重拉一把、扶一把的愛心教導。他提出將社區矯正人員以志愿者身份參與社區公益行動的創新舉措,得到當地文明辦和司法局分管領導積極肯定和大力支持,社區矯正人員非常樂意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來,部分特殊志愿者直至解除安置幫教對象時,依然積極參與團隊志愿服務活動。
還有倆位失獨志愿者。其中一位曾是林永書團隊幫扶對象,她看見新太陽愛心協會者們不停地送來的溫暖關懷,在被感動的3個月后,要求加入團隊成為一名快樂志愿者至今,以一只殘疾手指參加協會組織的任何團隊公益服務,僅3個月服務時長就超過百小時,基本上擺脫了失去愛子、丈夫殘疾的悲痛陰影。
滴滴付出,堅定文化信仰
林永書說:志愿服務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食糧。這種信仰來自對社會的責任,對人、社會、自然的關懷,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行動。
從起步到今天,林永書始終是這支規模不大、但成為燕城民間知名公益組織的愛心團隊的領頭人,除了常態性地為城鄉老年公寓(頤老院)、敬老院、社區老人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失獨家庭、離休老干部提供免費和低償理發和家政服務,多次帶領志愿者們到第六醫院(精神病專科)為這些“弱勢群體”理頭發、打掃衛生;在全市文明城市迎檢活動中,林永書積極組織文明交通宣傳、集貿市場周邊衛生整治、冷冬送暖行動及“一起回家”春運送暖行動和其它社區常態性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
在高考期間,林永書組織協會有私家車會員,連續5年駕車參加了全市“愛心送考”志愿行動。在其它市級大型志愿服務活動中,林永書及其團隊很好地完成全國自行車賽、竹博會、市運會、科技宣傳日等大型志愿服務。
特別是林永書團隊與市司法局“起航志愿服務隊”和洪田、小陶、曹遠幼兒園教師志愿團隊策劃愛心義賣行動,所拍善款6萬余元,全部用來購買大米、食用油、面條等慰問品,由志愿者到城鄉挨家挨戶看望230余人次空巢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當司法局社區矯正農場地瓜、黃豆、芥菜等農作物豐收,團隊志愿者們分檢好一份份送到福利院或空巢老人、殘疾人家中。潤物細無聲,特殊會員在幫助弱勢群體的過程中,改變自己,重拾自信,回歸社會。林永書對此很欣慰,覺得由個人,到團隊,到社會,到“匯聚”成一小股“文明”的正能量,是值得付出和自豪的。
雖然因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會影響林永書的小理發店業務,并且自己每年還貼幾千多元汽車油錢及愛心捐助數千元等,但他以及他的愛心協會志愿者們,會一直持續做好人、做好事人,傳遞溫暖,傳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