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慶,廈門軌道交通集團項目經理。5年來,他辛勤奮戰在廈門地鐵建設一線,常年以工地為家,嚴謹細致把好質量安全“大關”,為廈門地鐵建設貢獻出力。
5年來,從地鐵1號線集美大道站至集美軟件園站到地鐵3號線創業橋站至湖里法院站,陳元慶都擔任了項目經理,幾乎每天都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之間;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只要工地一刻沒停工,他就隨時保持著工作狀態。
精心籌劃
工作計劃精確到小時,方案細到遷移幾棵樹
2013年,剛接到地鐵1號線2站2區間項目任務時,陳元慶覺得挑戰不小。“以前我負責的是具體的工程施工,只要保證專業技術工作;項目經理相當于整個工程的‘大家長’,大事小事都要管。一開始,真的是千頭萬緒,一個頭兩個大。”他說,一個地鐵工程項目除了建設方,還需要設計、勘察、施工、監理、第三方檢測、測量等多個單位的配合,他的職責就是牽頭、協調和管理多方的工作。為此,他提前制訂好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時的計劃,讓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地鐵站點開挖前的籌備期間,陳元慶幾乎每天大小會不斷。“以每個施工標段來說,前期需要到現場考察路面、地質、管線,再和設計方、施工方反復討論,制定出方案。”他說,方案要具體到工程進展的每一步,細到遷移幾棵樹、幾條管線。
方案確定后,就要準備圍擋施工、管線遷改,陳元慶也不能歇著。以3號線創業橋站至安兜站區間的豎井為例,周邊建筑物數量多,車流、人流量大,地下管線有上百條,涉及十多家單位。為盡量降低對附近市民、工廠和交通的影響,陳元慶需要提前與交警部門溝通,商討交通組織方案;了解管線調查摸底情況,主動對接相關單位,進行相關手續審批工作;同時與周邊工廠、商戶、居民溝通,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商討制定出合理的圍擋和管線遷改方案。
堅守一線
將辦公室搬到工地上,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
工程按計劃推進后,按理說,項目經理可以把現場交給施工單位、監理方等負責,但陳元慶卻把辦公室和折疊床搬到了工地,與工人們“同吃同住”。
他說:“安全與質量是工程建設的頭等大事,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什么問題,在現場能及時發現、協調和解決問題,把風險降到最低。”
3號線創業橋站至安兜站區間豎井工程的施工方中鐵五局項目部生產副經理羅亮說:“陳經理平易近人,尤其體諒一線工人。工程緊任務重,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他發現問題后,會耐心地與工人們溝通,從不會用責備的語氣說話。”
1號線誠~軟區間挖隧道的過程中,由于強臺風的影響,工地停電,正在進行隧道降水的機器停止運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導致雨水倒灌,連續2個月的工作將功虧一簣。當天凌晨3點多,陳元慶趕到現場,與施工單位研討制定出搶險方案。經過連續23小時的搶險,隧道恢復了降水工作。而陳元慶也守在現場23小時沒合眼。他卻說:“我這哪算辛苦?一線工人們才是最辛苦的!”
嚴謹細心
不放過一顆螺絲釘,留意工地各個細節
李國占是3號線創業橋站至安兜站區間的監理工程師,和陳元慶算得上是“老搭檔”了。在他眼里,陳元慶工作嚴謹、細心。
“說起來很慚愧,現場安全質量監督工作,我應該更細心,陳經理卻多次提醒我留意忽視的細節,可謂是‘火眼金睛’。”他說,陳元慶開車經過工地,看到路面圍擋有破損或降塵噴淋不到位,就會打電話及時提醒,細心到連施工現場遺落的一顆螺絲釘都不放過。每天進工地,陳元慶都會看看工人們是否戴好安全帽,是否穿安全反光背心。
用他的話說:“可能一個被忽視的細節就是一個隱患。因此要上看天、下看地,多跑動、多提醒。” ?
記者采訪當天下午,3號線創業橋站至安兜站區間豎井正準備進行一次爆破。這是一次常規的孤石爆破,一周前就制訂好了方案,并與交警、第三方檢測等部門提前做好溝通。
當天上午,陳元慶又到工地查看各項準備工作,特別是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爆破前5分鐘,他再次與施工方、監理方、交警等確認好每個環節。“一次常規的爆破只有短短十幾秒,但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要確保萬無一失。比如像爆破聲音對道路車輛的影響,要是沒提前做好組織,就可能引發事故。”陳元慶說。 ?
他感言:“作為地鐵工程的一線工作者,保質保量地完成每一個項目,為廈門地鐵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這就是我人生奮斗中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