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到梅列區第二實驗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古琴公益課 ?
近年來,為繁榮我市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我市文明城形象,三明市歌舞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和開展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的各項活動,依托2007年成立的文化志愿服務隊,采取流動服務和固定服務兩種方式,圍繞播種“美麗”、傳承“美麗”、傳播“美麗”三個主題,開展流動舞臺車公益演出、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習,“周周有戲看·月月有精品”三項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真正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了基層,不斷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獲得感,真正做到了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偉大文化成果。正因如此,我團在2017年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11部門授予的“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
開展流動演出服務,播種“美麗”
堅持以奉獻愛心、傳播文化、服務基層為主題,依托流動舞臺車,通過流動演出形式直接把文化服務送到千家萬戶。
一是進農村、社區、軍營、園區、校園、機關。為解決“基層群眾看戲難、文藝院團下鄉送戲難”問題,2007年2月15日,由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文廣新局共同主辦的流動舞臺車百場公益演出在沙縣高橋鎮拉開序幕。11年來,流動舞臺車在全市12個縣(市、區)142個鄉鎮(街道)演出1020場,行程58萬公里,觀看演出的群眾數百萬人次,成為“搭在百姓家門口的舞臺”,并在2009年榮獲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二是參與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作為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廣場文化活動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明市歌舞團文化志愿者連續23年堅持每年參與群眾性廣場文化演出。共演出了400余場,參演人數約5萬多人,觀眾人數達到100多萬人次,被譽為三明百姓的“星光大道”,并于2014年榮獲中國藝術節項目類群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