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漁 撐起殘疾人就業一片天
“發展自己,回報社會,有能力就要有所作為,這是一個人的本分,更是共產黨員的責任。”這是林朝陽常說的一句話。朝陽帽業成立之初,他就不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把優先安置殘疾人就業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原則,心系殘疾人,關心弱勢群體,全力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公司會根據殘疾群眾的特長,把群眾精準鑲嵌到種植、收購、包裝等不同崗位的企地扶貧‘產業鏈條’當中,既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又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林朝陽說。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房道鎮有著13萬畝的毛竹林,貧困戶基本都各自的毛竹山。朝陽公司年產竹編安全帽100多萬頂,需要大量毛竹。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這家公司創新“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采取黨員“1+N”形式幫扶貧困戶。公司以每噸高出市場價20元的價格優先向貧困戶收購毛竹,并和一些貧困戶結對,為他們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對于殘疾員工,免費對其提供技術培訓、沒有行動能力就上門送材料、送技術,直到他們能編織出合格的安全帽為止,并且還他們給每頂高出廠里其他工人0.2元的工資。周榮灼是公司的一名肢殘員工,妻子丁樂金是聾人,生活極為艱難。為幫助這個不幸的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林朝陽安排有駕駛技能的周榮灼,在編織安全帽之余,兼帶接送原材料,就有了雙份的收入。另一方面,安排丁樂金進行免費培訓,在家編織安全帽,夫妻倆月收入達4000多元,目前已在村里蓋好新房,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近年來,這家企業在房道鎮13個行政村中推出分散加工,統一檢驗,為農戶農閑時提供竹編安全帽原材料的模式,惠及30多個殘疾人家庭。一個個農村庭院變身為企業的生產車間。“優先選擇殘疾人作為扶貧對象,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效益,雖然企業年增生產經營成本在20萬元左右,但是能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也算是盡了我們的一份力。”林朝陽說。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回報社會的義務不能忘。”這是林朝陽的人生信條。2015年初,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當時一些聾人因為缺少就業機會,就紛紛向家里和親戚朋友要錢,加入到當時社會上的傳銷、非法集資的隊伍當中,擾亂了社會治安秩序,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林朝陽聽在耳里,急在心上。為從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大力度幫助他們,時隔一周,他就放下手頭工作,直接到省城福州,聯系到了福建省聾協工作人員,就解決聾啞人士就業問題以級如何建立一個長效機制,嘗試摸索一條可以長期幫扶聾啞人士和社會各類殘障人士就業、脫貧的助殘新路子。于是,在福建省聾人協會的關心支持下,朝陽帽業公司就積極承建了“福建省聾人協會精準扶貧就業基地”,并于2015年8月正式掛牌成立。
愛心迸發 真心助殘暖人心
林朝陽二十年來堅持扶助殘疾人,熱心為殘疾人服務,用各種方式為殘疾人解決實際困難。他的舉動不但讓受助的殘疾人受益和感動,更讓周邊群眾為之動容。
近幾年來,公司就通過捐贈、捐資的方式積極參與了省聾協的各項助殘慈善活動,捐贈價值近200萬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公司當即向救災官兵捐贈了一萬多頂安全帽;2017年1月,向福建省聾協捐贈價值60多萬元的注塑機,并形成企協合作,利用企業“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圍繞聽障人士脫貧工作精準發力,推動他們自食其力,脫貧致富,改善他們家庭貧困狀況,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2017年4月,支持贊助了在武夷山舉辦的福建省首屆聾人飛鏢大賽;2017年5月,支持贊助了在福建省少兒圖書館舉辦的福建省首屆高校手語大賽;2017年9月,支持贊助了福建省聾協在福建三明舉辦的福建省聽障人反傳銷普法宣傳起動儀式;2018年5月,支持贊助了在建甌舉辦的“追夢自強,福建省首屆殘疾人書畫-文創公益聯展”,福建省殘聯柯理事長到公司考察調研后,高度評價了基地的運營成果和對助殘事業積極貢獻。
在企業里,林朝陽總是把殘疾員工當作親人,倍加關心和關懷,鼓勵他們自強、自立。針對殘疾人心理普遍比較自閉的情況,林朝陽對他們格外關心和照顧,在生活上結合殘疾職工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與殘疾職工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工作分配方面,針對殘疾人身體上的不便,堅持以人為本,根據殘疾職工自身的狀況和能力給予適當的安排和照顧。多年來,他一直把殘疾職工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始終把實施“送溫暖工程”和“五走訪”作為扶殘助殘的重要工作來抓。如員工周榮灼在農作中摔倒住院,公司派人協調工作交接,前往照顧關心,使其得以順利康復;針對肢殘員工魏麗華和謝長沐的實際情況,公司積極向有關部門推薦申報,使他們每人都獲得了1800元的幫扶資金;公司貧困員工張全怒撫養的孫女考上大學,公司在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扶持的同時,及時送上了3000元的助學金,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助人無止境,更大的發展還在后頭。在企協助殘模式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如今,林朝陽又在更高的起點上追根溯源,思考著如何幫扶前移,怎樣為在校的殘疾孩子謀未來,謀幸福?在與福建省南平市盲聾啞學校吳校長等領導深度溝通之后,雙方著手企校合作。2017年7月,“南平市盲聾啞學校就業實踐基地”正式落地于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接著,他又聯合福建省聾人協會,并得到了福建省殘疾人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共同在建甌市電商產業園創辦“朝陽日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緊隨智能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林朝陽的互聯網線上助殘新模式正式展開。目前,“朝陽日善”平臺已為南平市盲聾啞學校上百名學生培養電商銷售技能以及線上銷售他們(社會殘疾人朋友)的作品(產品)。在林朝陽看來,將來該平臺還將再吸收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特教學校學生的作品,和全國各地殘疾人士的作品、產品和在“愛心平臺”上銷售,將“朝陽日善”愛心平臺打造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并銷售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成立專項獎教基金,為進一步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扶殘助殘,大愛無垠;履職盡責,彰顯大義。
林朝陽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真誠和善良,用真情和奉獻譜寫了一曲與愛同行、助殘為樂的感人樂章;用自己的質樸和真誠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林朝陽表示,閩商是華商的優秀代表。自己作為其中的一員,要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擔當好政治、經濟、社會“三種責任”,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和責任,用更好的幫扶殘障業績和更大的精準扶貧貢獻,回報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家的支持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