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2班 作者:李怡然
隨著抗擊疫情在全國打響,國難之下,國家迅速做出對策,各地紛紛響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眼淚與感動共存,溫暖與大愛同在,我們與武漢共存亡。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2003年非典時,我還沒出生。聽長輩說過,那也是一場揪心的災難,短短時間帶走200多人的性命,死亡率極高。那時,醫護人員也是拼搏在一線,但是因為科研技術的局限,經歷了半年有余,鐘南山院士終于制定了救治方案,使這場疫情能得以緩解,是人們惶恐不安的心得到安撫。
再看這次疫情,它比非典感染性更強,傳播途徑也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而如今已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出現再赴武漢,毅然奔赴一線,又再一次安撫了人民的恐慌,給人民信心,給人民鼓勵。
為了醫治病人,火神山醫院在數十天之內建成并已經投入使用。建一座醫院需要多久?十天十夜。令人震驚的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驚嘆基建狂魔,但其實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安徽省一男字為民警送來500只口罩后,轉身就跑,只留下一句話:“你們辛苦了!”民警目送男子脫帽致敬;“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家屬為疫區捐贈了價值9萬元的口罩;武漢農民騎行40公里路,只為給醫療隊送新鮮蔬菜......病毒無情,人間卻有情。
全中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吶喊,無數逆行者奔赴疫區前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又是怎樣的豪邁!《論中國》中寫道 :“中國總是被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是的,這句話說得沒錯,但我相信:“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種愛,都刻進武漢的心臟。”
中華兒女不會懼怕任何困難,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