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聰,男,1993年6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鎮東山洋村村民,現任永春縣坑仔口中心小學辦公室負責人,專職體育老師。2023年3月7日,鄭金聰在福建醫科大學協和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無償捐獻給一位罹患重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10歲小女孩,給孩子送來了生命的希望。
用心種教育,身正師范
在2021年5月一次無償獻血時,護士問他要不要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行列,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讓鄭金聰好奇起來,向護士咨詢相關信息,隨后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22年4月11日,正在教學的鄭金聰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一名血液病患者與他初篩配型成功了。在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去挽救患者的生命時,他不假思索說出:“我愿意”。“我當時心情很激動,也很開心,入庫的時候是想著可以幫助人,如今,當時的‘念想’照進‘現實’,有一個生命真的可能因為我而繼續延續!”鄭金聰說。可他卻忽略了還未征得家人的意見,特別是新婚不久的愛人,更是沒來得及告訴她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后來的與家人交流中,或許是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了解不多,母親顯然有些擔憂:這萬一出了什么問題,可怎么辦?“自己是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一想到患者是還在讀小學,這更是義不容辭的事”鄭金聰說:“還好愛人也是名老師,她也認為應該踐行諾言;希望小患者能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他的愛人不僅十分理解支持他,還從專業的角度幫婆婆普及相關知識,并得到支持。此次捐獻成功,便是他們一家人愛的匯聚。
傾情大愛,獻髓救人
2023年3月初,鄭金聰老師前往福州做采集事宜。2023年3月3日注射了第一針的動員劑——“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第二針、第三針注射后腰部疼痛難忍。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工作人員,甚至沒有家人的陪伴。“我不知道接受捐者的姓名,但想到我的血液能給他人帶來生的希望,對于我和患者來說都是一種緣分。”這個信念讓鄭金聰依然堅持著。
在注射完五針動員劑后就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將近四個小時的采集過程,只能雙手放直的躺著、身體不能挪動,承受著手臂和肩膀從麻木到冰冷酸楚的過程。最終189毫升造血干細胞被順利采集,第一時間送往了千里之外的北京,為陌生的小女孩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榜樣力量,感召社會
從初篩到高分辨的確認、體檢,以及到福州采集成功,這一路走來,鄭金聰特別感謝身邊人的陪伴與鼓勵,感謝為這個社會奉獻愛心的人們,他說是愛心的傳遞才使得他也能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讓需要幫助的人們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
雙向奔赴的愛與感恩總能讓人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受捐者是一名上小學的女孩,受捐家屬在寫給鄭金聰的感謝信中提到“我們素未謀面,但是馬上要成為血脈相連的親人了。感謝您無私無畏的大愛。在絕望和崩潰的邊緣,感謝您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希望,感謝您給了我女兒一個光明的未來……”信的末尾是孩子稚嫩的筆跡,上面寫道:“謝謝叔叔的愛心捐贈。等我病好了,我一定發憤圖強,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作貢獻。”
據中華骨髓庫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華骨髓庫庫容3275269人份,捐獻造血干細胞例數14947例,患者申請查詢人數112113人。數據顯示,需要幫助的群體龐大,能夠配對成功的又太少了。鄭金聰用他的善舉,為遠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種子”和重生的希望。
(泉州市委文明辦 陳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