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書院文化建設 賦能鄉風文明
南平市建陽區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文明辦主任 吳永勝
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朱熹園考察時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建陽自古以來,書院林立,講帷相望,從唐朝末年至清代共創建書院60余所,這些書院不僅是學術的殿堂,更是文明的搖籃,為后世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建陽區委區政府致力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書院效應”,立足于“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工作理念,讓書院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新動能。
一、挖掘歷史內涵,重塑書院精神地標
一是賡續書院文脈。書院文化以其深厚的內涵,賦予了鄉風文明獨特的魅力與底蘊。為弘揚傳承以書院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本土文化,建陽區設立了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組織編寫了《建陽書院考》《大宋風華》等“書香建陽”系列文化叢書,全面挖掘和展示建陽深厚文化歷史底蘊。二是創新融合發展。書院文化蘊含的愛國精神、敬業態度、誠信品格、友善風尚等理念與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組織編撰了《賡續文脈》一書,通過挖掘游酢程門立雪、朱子稚子問天等古代學子勤奮好學的勵志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塑書院在民眾心中的文化地位。三是經典國學升溫。發揮文化名家“虹吸效應”,聘請華東師范大學朱杰人教授為考亭書院山長,邀請清華大學教授、“儒學大師”陳來等知名專家學者,開展《近思錄》系列講座、閩臺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弦誦悠長——南平書院古今》首發會、紀念朱子誕辰894周年、“朱子三禮”等活動,弘揚傳統美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二、打造文化空間,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一是書院的重建與修復。近年來,陸續重建考亭書院、寒泉精舍,修繕屏山書院,修復豸山書院,打造朱子書房,還原書院古樸風貌,創新書院文化的展示方式。讓書院成為文化傳承與交流的核心平臺,吸引外界文化資源與人才流入,促進了城鄉文化的交流互動,為鄉風文明帶來了新的元素與活力。二是書院的活化利用。借鑒書院的模式,建設新型文化交流空間——“潭陽書舍”公益書吧48家(其中融合空間12家),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城,2024年成功舉辦第二屆“書香建陽 全民閱讀”文化周等書香主題活動80余場,培養群眾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建立完善區圖書館——“潭陽書舍”總分館制度,通過圖書借還體系建立市民信用管理制度,推動誠信社會建設。三是書院的多形態模式。依托現有文明實踐資源設立“書院文化實踐點”,打造“考亭講壇”,開展《朱子的時代價值》《建陽書院院名的人文雅韻》等講座;組建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口才好的“福小宣·潭人說理”宣講團,2024年開展“閩北講習班·潭陽學習舍”動態送學活動918場,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美德等內容。
三、促進文旅融合,賦能鄉風文明建設
一是整合稟賦資源。建陽區立足“崇陽溪百里畫廊、麻陽溪千載文脈”資源,將考亭書院、寒泉精舍等與武夷山國家公園一號風景道等特色文化產品融合,大力實施麻陽溪文化園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打造麻陽溪版的“清明上河圖”,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為文明鄉風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串聯文化資源。對接開展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第十七屆“朱子之路”研習營、“山長帶你讀朱子”、國學師資高級研修班等系列活動,常態化組織假期文化研學游學班,邀請中南大學教授楊雨等文化名家為建陽師生傳授國學經典、“大思政課”等知識,培養傳統文化傳承的后備力量,2024年受眾學生達2萬余人,筑牢鄉村振興基石,增添文明底色。三是出臺高質量措施。出臺民宿高質量發展七條措施,鼓勵群眾利用自家房屋開辦民宿、農家樂,參與旅游服務行業,在增加收入的同時,讓游客深入體驗鄉村生活與書院文化魅力,提升鄉村知名度與影響力,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守住鄉村文明的支柱與靈魂。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繼續致力于以書院為載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與利用,讓其走進尋常百姓家,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讓鄉村文化振興跨上新臺階,讓鄉風文明蝶變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