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第一次全國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總結推廣三明市建設“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精神文明、環境優美、生活方便”的新型文明城市經驗。“五講四美三熱愛”成為三明的燙金名片。40年來的精神文明創建之所以沒有中斷,三明得出的經驗就是牢記“人民”二字,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唯一標準。
40年打造一個品牌。1987年,三明市開始開展“滿意在車間”“滿意在科室”“滿意在柜臺”“滿意在公交”等系列“滿意在三明”活動。如今,活動影響范圍越來越廣,參與對象越來越多,并深化為系統配套的創建工程。2003年三明市明確提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后,“滿意在三明”系列活動的內涵更新、更深、更豐富,已經成為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特色品牌。[詳細]
過去40年的三明精神文明實踐,探索建成了一個以民生為導向,且有機嵌入生產、生活與生態的綜合文明實踐機體,一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和諧發展的文明有機體,豐富了人類文明發展形態中的精神文明實踐路徑與樣板。[詳細]
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動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動員同頻共振,凝聚文明建設強大合力;要把堅持兩手抓作為指導方針,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推動文明建設協調發展……[詳細]
“以人民為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新時代文明創建活動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到為民惠民更加凸顯,強化問題導向,辦好順民心、符民意、解民憂的實事,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在新時代的背景和條件下,需要守正創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三明經驗”不僅揭示了開展城市精神文明創建的一般規律,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城市也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為深入貫徹落實這一重大部署,要切實發揮好政論智庫的獨特優勢,善于發現和挖掘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選題,緊密聯系主流媒體,在深度上做文章、在廣度上下功夫、在高度上求突破……[詳細]
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進一步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等重要論述精神,確保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要以縮小城鄉差別和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城鄉共同繁榮提供動力。[詳細]
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基本原則。在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中堅定文化自信,要全面認識、充分肯定“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重要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賡續優良傳統,要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勇創新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