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炮!又是古炮!26門!
2月28日上午9時許,寧德福鼎市秦嶼鎮一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時,再次挖掘出大量古炮,加上4天前挖出的6門,同一地點已挖出32門古炮。聞訊趕到的文物部門初步鑒定后,認為這批古炮為明清抗倭遺物,民房原址可能是古代的烽火營舊庫房。
現場施工的民房約70平方米,戶主郭女士說,2月25日,她家在重建房挖地基時,就曾挖出過這種管狀金屬物6個,后來被告知是古炮,沒想到才過4天,又挖出26個。兩次發現古炮,郭女士趕緊找來當地文物部門。據參與現場挖掘的當地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林先生介紹,這些古炮中,最大的估計有500多斤,炮長約為1.3米至1.5米,炮口內徑約10厘米,外徑約為13至14厘米;小的古炮也有60斤重,長約80厘米,炮口內徑約5厘米,外徑約8厘米。古炮兩側各有一個凸起,像十字架,用于支撐在炮架上。
28日下午,文物部門已將所有挖出的古炮安全轉移到當地相關部門保管。目前,他們已與省級有關專家取得聯系,古炮有關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勘察。
古炮疑團
猜測一:明戚繼光抗倭遺物?
猜測二:清初保衛臺灣所用?
猜測三:民房原址為清烽火營舊庫房?
這些古炮究竟有什么來歷呢?
林先生表示,據現場初步勘察推測,古炮很可能是明清時期戰爭時留下的文物,史料記載,原來清朝在秦嶼曾設烽火營舊庫房,這里藏放有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抗倭時制造的土炮和清朝道光年間下發給烽火營的100多門火炮,該民房原址極有可能就是當時的烽火營舊庫房??谷諔馉帟r期,因擔心被日寇發現,禍及沿海百姓,這些大炮由當時政府組織分三處深埋,其他兩處已無從查考。
“如果是清朝初年時期的,則為‘戍臺(保衛臺灣)’所用?!绷窒壬f。
福鼎市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古炮的挖掘為古稱萬古雄鎮的秦嶼是沿??官劣鶖车膽鹇砸峁┳糇C。(東南快報 記者 張學得)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9-02-23戚繼光兵法書手抄本近日現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