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雞弄淹沒在鬧市喧囂
因賣雞而得名 因胡也頻而出名
在福州烏山天皇嶺南側,道山觀弄的東鄰,過去有一條小弄,名叫“賣雞弄”。而今,賣雞弄曾經那一路的雞叫聲,早已吞沒在了冠亞廣場的喧囂嘈雜中。日前記者特來尋找曾經的賣雞弄,前后費了一周的時間,頗為曲折。
前日下午,記者有幸在烏塔旁的白真人廟外偶遇一位老依姆。老依姆幾年已經89歲了,姓林,她家在賣雞弄附近曾經有一處房產,她在此出生、長大。拆遷之后,她還時不時地重回舊地看看。
她向記者講起了賣雞弄:“賣雞弄,賣雞弄就在前面喏?!币滥分钢缃褚咽枪趤啅V場停車場的地方?!芭雍苷?,差不多只有兩米,南北走向,巷子不長,只有幾十米。以前我們都在賣雞弄進進出出,都在這一帶玩耍?!?/font>
至于因何得名賣雞弄,依姆說,“以前,賣雞的人經常在那歇腳、中轉,把那里當成雞棧,這才有了賣雞弄這名字?!?/font>
無獨有偶,記者在網上搜索賣雞弄,找到一個名為“山雨”的博主寫的一篇博文。在這篇博文中,關于賣雞弄的來歷和依姆介紹的差不多,但博文中提到賣雞的多是古田人。博文中這樣寫道:“據說,過去古田人養的雞比較出名,福州城里人喜歡吃。那時,古田是福州的十邑之一?!?/font>
賣雞弄因賣雞而得名,但賣雞弄的出名,與現代一位福州名人有關,這人就是胡也頻。
胡也頻是著名的“ 左聯 ” 五烈士之一,1931年2月7日他在上海壯烈就義。魯迅的著名文章《為了忘卻的紀念》,就是為了紀念他們壯烈就義而寫的。
1913年5月4日,胡也頻在烏山路賣雞弄4號老宅出生,17歲離開福州,赴上海求學,隨后參加革命文藝活動。他曾在烏山腳下度過了少年時期,與烏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小說《登高》描寫的就是登福州烏山,在小說中曾有這樣的描繪:“從石階的開始到最高的一級,共一百二十層,那兩旁的狗尾草、爬山藤、貓眼菊、日來睡,以及別種不知名的野花和野草……”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