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焜民現場演示永春拳
李小龍的詠春拳可能源于永春拳●追蹤
專訪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周焜民——
永春近日發現古拳譜照片,為詠春拳源于永春拳提供實物證據。近日,記者拜訪原泉州市副市長、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周焜民先生。周焜民認為,李小龍、成龍名揚天下的“詠春拳”,就是源于永春拳。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研究會會長陳日升同樣認為,“詠(詠)春拳”就是“永春拳”。
永春白鶴拳清末傳海外
周焜民在為《白鶴圣手——潘孝德紀念集》作序時寫到,“今日以鍛鑄了李小龍、成龍而名揚天下的‘詠春拳’,其實就是同‘閩南國術團’南游一樣,所傳播的永春白鶴拳。拳名甚于地名,永春拳之所以被叫成‘詠春拳’,竊以為系輾轉傳訛,魯魚之淆,竟迷失了真實姓名。真是一字誤盡蒼生。”他認為,只要研究他們(詠春拳)的技法與潘孝德和永春拳師們所傳如出一轍,便可了然其中淵源。
陳日升在《白鶴圣手——潘孝德紀念集》的序言中亦提及,李小龍成名后,一再申明他的功夫源自廣東佛山一帶的“詠春拳”。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吸納跆拳道、空手道,創立了截拳道。陳日升認為,“世上本無詠春拳,只是因為粵語中的永、詠同音,而且,當地武術界不能理解閩南永春這么一個山區小縣,竟然蘊藏著如此精深的拳種。所以廣東武術界關于‘詠春拳’來歷的種種說法,從來就未能自圓其說。”
周焜民介紹,五祖拳包括太祖、羅漢、達尊、行者(猴拳)、白鶴五種拳,是南少林武術體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種,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中歷史最悠久、傳播地域最廣的優秀拳術。與五祖拳一道,永春白鶴拳目前已流傳到全世界40多個國家與地區。其編撰的《五祖拳史略》記載,“1896年永春浹漈鄭業佐即于星洲設館教傳白鶴拳。香港立社以傳白鶴拳者有鄭文龍……”由此可見,永春白鶴拳早在清末就傳到海外。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