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
內設密室關押不良子弟
昨日上午,記者在長坑鄉宣委陳欽儒的帶領下,探訪了南斗村土樓。從遠處看,土樓更像個古堡,呈正方體,下寬上窄,外墻灰白色,屋頂是磚瓦結構,正大門刻著 “源遠”兩個大字。墻基為石頭砌成,上面是土層,大門墻體竟然厚達2.4米。整座土樓只一個大門,設內外門,門板為烏樟木,厚度達到近10厘米,刀斧難破,堪稱固若金湯。
進入土樓,里面是塊空曠的天井,角落上有一口方形古井,井沿上及四周也長滿了雜草,無法看到古井內是否還有水源。
記者一行踏著“嘎嘎”作響的木樓梯走上二樓,環樓走了一圈,只見走廊、房間內均鋪著一層類似水泥的三合土,地面平整,但隨處可見裂痕。二樓的一個房間內還殘留著一幅用毛筆畫的地圖,上面“臺灣島”等字跡清晰可見,據說這幅地圖還是新中國成立前教員所畫的。
記者還發現,這座土樓看不到一絲蛛網,這與感德龍通土樓頗有相似之處。該土樓還有一個特點,即在兩端角落里多了兩個角樓,一個是廁所,一個是密室,密室面積有十幾平方米,據說是用于關押族內不良子弟的。
建造者
世代行醫 與人比富
聽說記者來采訪,數十名土樓后裔趕來,向記者介紹了土樓的前世今生。
今年71歲的陳炳昭老人目前是土樓的看護人,負責平時的監管,他介紹了土樓的來歷。
土樓建于清康熙年間(1700年)左右,建造者為陳氏十四世祖竣和公。土樓占地面積1210平方米,高15.1米,三層樓結構,82間房。上世紀80年代曾修葺過一次。
竣和公家有6個兒子,加上其世代行醫,醫術高明,十分富有,修建土樓緣于與同村另一有錢人比富,賭氣傾盡家財修建這座土樓。
這座土樓還有兩個建筑上的特色:在土樓里做飯產生的炊煙通過墻體排出,但在出口處或者土樓上方均看不見炊煙的排放;浴室的排水是通過地下水道排到土樓外的小溪中,但看不見排水口。
“土樓躲過了一次次匪患,令陳氏子孫免遭滅頂之災。”陳炳昭老人說,他3歲時,土匪來搶劫,全村五六百人躲進土樓避難,土匪用土炮打,放火燒,均攻不進去。
“土樓還為我國的革命事業立下了功勞。”陳炳昭老人說,土樓是崇德中學(現安溪四中)的舊校址,1928—1945年間,中共地下黨員林思榮、李純青等同志以中學教員的身份,在此進行地下活動。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