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傳統詠春拳第七代傳人、國際詠春拳大師鄭忠從海外回到福州致謝。鄭忠表示,萬分感謝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對福建傳統詠春拳的大力支持,“詠春拳申遺成功,圓了我人生的一大夙愿。“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委之一胡金煥先生透露,詠春拳獲得省遺的理由,首先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并具有世界級的影響力。
而在評選會上,鄭忠先生提供的申遺材料展示了該拳法的系統和淵源,第一次有力地證實了詠春拳發源于福建。
言永春始祖五枚俗家名字朱紅梅
“現在我要公布更多的秘密,例如祖師五枚的俗家名字是什么,還有祖師傳下來的六點半棍和當時的反清復明斗爭有著什么關系等等。”鄭忠說,以前因為師傅嚴令,這些秘密他保守了幾十年,“現在申遺成功,可以公布了。”
鄭忠師傅介紹,詠春創始人南少林的五枚師太,姓朱名紅梅,生于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3年)正月初五,那時候正是紅梅盛開的日子。
明朝滅亡之后,朱紅梅在明朝大臣盧若騰(字閑之,福建金門人士,崇禎13年進士。授兵部主事)的保護下,一路逃到福建。
后在福清少林寺附近的尼姑庵剃度,削發為尼,并在福建各地傳授武功,總計有300多名女弟子。
五枚在福建還傳下另一套拳
而讓人驚奇的是,記者昨日還找到一個和鄭忠最新公布的詠春拳秘密相互印證的旁證:龍巖市上杭縣也有一個流傳了兩百多年的傳統拳術,叫五枚拳,并也將少林僧尼五枚認為祖師,而且這套拳也有傳女不傳男的說法。
據上杭縣中都鎮練習五枚拳的拳師介紹,五枚拳是安徽鳳陽花鼓女王秀英得五枚傳授,后其和上杭縣蘆豐鄉湖洋人結為夫婦來到上杭。五枚拳還有另外一個叫法是梅花拳法。
據記者了解,在上杭縣中都鎮古基村,女子練五枚拳非常有名。上個世紀40年代,古基村開設武廠,后成立“五枚武術隊”“女子舞獅隊”。中都鎮中心小學還把《五枚武術》當作鄉土教程來傳承。中都女子五枚拳還獲過首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武術團體獎、個人拳術表演冠軍、省農運會金銀獎等殊榮。
“五枚拳可能是五枚師太最初教授的拳術,當時詠春拳可能還沒成型,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五枚清初時期在福建活動頻繁。”福州武術協會一位專家表示,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承,五枚拳和詠春拳肯定已沒有多少相似之處,但那段歷史還有待進一步挖掘。(記者 郭亮 肖彬)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