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南京專家聯(lián)手研究獲突破
正在閩東史學專家一行沿著“稀落”的史籍信息,艱難地進行論證之時,一個人的出現(xiàn),使這一研究進程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他就是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中心副主任潘群教授,一位資深研究鄭和的專家,也是明史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
在交往中了解到,其實早在2004年底,潘群教授即在《罪惟錄》中尋到驚人發(fā)現(xiàn)。建文帝先后去了浙江浦江、福建福州,在這過程中,他還娶妻生子,最后隱居在福建雷(雪)峰寺中。而巧合的是,鄭和(即“三保”)某次下西洋回來后,在寺中遇見了建文帝。
鄭和曾與建文帝在福州雪峰寺謀面?此事一經(jīng)公布引起史學界強烈反響。不過,許多學者認為這僅為孤證,不能證實。但是,鄭和后人在多年研究鄭和史料時,就曾發(fā)現(xiàn)鄭和知曉建文帝下落的資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江寧縣志·陵墓》卷五記載:“三寶太監(jiān)鄭和墓,在牛首山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蹤跡,回朝皆奏不聞,史稱其有隱忠云”。此則史料與《罪惟錄》記載相互印證。
在潘群教授眼里,《罪惟錄》可信度很高。《罪惟錄》是明史學者頗為重視的一部紀傳體明史。作者查繼佐曾經(jīng)在南明政權中任兵部職方司郎中,熟悉明代的史事。而這一段史實也并非孤證。潘群查到資料,福州有一雪峰山,山上有雪峰寺,是福建名寺。明永樂年間,鄭和從南洋回來,來過雪峰寺,還把從南洋帶回的兩座瓦塔安置在寺前。
近階段以來,上金貝古墓與建文帝下落問題研究小組王道亨、明史專家馬渭源等人,則另辟蹊徑,通過翻閱大料史料,獲得建文帝出亡閩東的信息。
在各方努力下,建文帝下落問題研究愈發(fā)熱烈、明朗起來。(記者 繆洪通)
建文帝朱允炆史料②
1398年,朱元璋駕崩,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此時已是一個英姿勃發(fā)的青年了,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卻缺少祖父與叔父們雄才大略的草莽習氣。他在位僅僅四年,就被叔父———燕王朱棣趕下臺,禍根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種下的。
朱元璋給兒子們封王建藩,并授予他們“清君側(cè)”特權的做法,同樣出身卑微的劉邦也采用過。結(jié)果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同姓諸侯王野心勃勃,與中央分庭抗禮。漢景帝接受晁錯的“削藩”主張,引來了藩王的反叛———吳楚七國之亂。
歷史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建文帝即位后,那些分封于邊疆及內(nèi)地的藩王們,根本不把這個年輕的侄皇帝放在眼里,他們個個擁兵自重。建文帝時時感受到有著皇叔身份的藩王們的威脅,不得不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商量削奪藩王的權力。藩王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勢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率先發(fā)難,其借口就是援引“祖訓”:如遇奸臣擅權,藩王可以發(fā)兵聲討,以“清君側(cè)”。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起兵,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借口是“清君側(cè)”,其實是以聲討齊泰、黃子澄為名,矛頭直指建文帝。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當時的首都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說焚死,一說逃亡,究竟如何,眾說紛紜,這就是建文帝生死之謎的由來。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