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經濟效益的“金庫”
“福州需要這么大規模的會展中心嗎?會不會有些過剩了?”對于一些市民的擔心,業內人士表示,高標準建設的海峽國際會展中心不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更是創造經濟效益的“金庫”。“歐洲流行一句話,大意是會展是城市的面包。如果在哪個城市舉辦一個國際會展,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這個城市上空拋灑美元。”致公黨鼓樓區工委會人士表示,經濟界對會展業有一種說法,即辦展場館收入如果是1的話,那么相關社會收入是它的9倍,能使交通、運輸、旅游、商業、餐飲、住宿、廣告等多方受益。
那么,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能否成為福州的一塊大“面包”呢?
記者從福州市貿發局了解到,福州會展業近年來發展勢頭不俗。2009年全市共舉辦展會273場次,主要展館的利用率最高達到35%。其中僅福州國際會展中心一家,連年營收增幅超過20%,2009年辦展106場,收入1543萬元,創下了建館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其帶動的經濟效益也同樣明顯,如2004年舉辦的全國煤炭交易會就直接拉動福州GDP約1個百分點。
現在,福州的相關部門正積極提出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運營模式方案,并進行市場培育。初步計劃是,今年福州將爭取每月舉辦一個國家級或區域性展會,通過舉辦“2010春秋汽車展”、“2010建材家居展”、“香港時尚購物展·福州”、“中國文化用品交易會巡回展”以及“5·18海交會”、“6·18項交會”、“漁博會”等一系列會展活動,及積極申辦全國制藥裝備展覽會、全國糖酒會、旅游文化博覽會、國際物流節、游艇展、國際美容美發節、海峽兩岸茶博會等展會,來全面提升福州的會展水平,使福州會展業進軍臺灣第二陣營。
致公黨鼓樓區工委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以會展場館集中的鼓樓區為例,福州會展業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總體上不具備規模優勢;二是定位不清;三是缺乏有品牌價值的會展;四是展會組織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偏低;五是展會服務標準不到位、總體偏低;六是展覽管理職能不清;七是會展業復合型人才偏少;八是缺乏專業化管理和經營的會展中介機構;九是會展基礎設施偏少。而隨著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的落成,福州將組織專業化的團隊來運營新館,展會的硬件設施和服務水準也將得以提升,這將從根本上提升福州會展業的水準,也能帶來更多的衍生收益。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