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曉風書屋“重裝”上陣 商業與人文還在博弈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03 10:31?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網絡時代的生存困境
“這次的關門歇業,并不是偶然發生的事件。因為從2004年網絡書店興起時,我們的經營就受到陣陣沖擊。”林衛平說,1998年書屋剛開業時,每晚店里的顧客多得可以用摩肩接踵這個詞來形容。不過,這種情形早已一去不復返。
海量的圖書信息、超低的折扣,成為網絡書店無法逾越的優勢。電子書、手機閱讀的興起,讓買書的人更是越來越少。曉風書屋進貨量大大下降的同時,林衛平卻聽業內朋友說,“每個月網絡書店的物流車,都是來來回回地跑福州。”
到2007年,曉風書屋的利潤已經十分微薄,鼓屏店的圖書銷售量一個月大約是3000冊,而一個月的店面租金、稅收、員工工資、電費、水費以及日常開支一共是3萬多元,更別說曉風書屋福建師大店的虧損,林衛平說:“鼓屏店的收入只勉強能夠彌補師大店的虧損。”
曉風書屋的遭遇并非個案。圖書是定價銷售的特殊商品,盡管近5年來平均書價飛速上漲,但同樣面積的賣場,圖書和一般商品的銷售額仍無法相提并論。網絡時代的到來,新電子技術的興起,更對傳統實體書店帶來巨大沖擊。在曉風書屋關閉時,有媒體曾對福州許多已經消失的書店一一做過盤點,他們被特產店、精品店擊敗了。
“人文書店在困境中舉步維艱。”林衛平說,“相比其他實體書店,人文書店很少賣大眾暢銷書和教材,這就喪失了很大一塊利潤空間。如果運營成本,如店鋪租金、地價再持續走高,那根本就難以招架。”
林衛平坦言,此前面對經營困境,他一直是“鴕鳥”的心態,不敢正視。但是,此次的租金提高事件,終于讓他不得不開始正式思考這一問題。
沒有教輔的支撐,沒有優惠的折扣,只有閱讀對象并不廣泛的人文社科書籍,曉風書屋靠什么突圍?
![]() |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相關新聞
- 2010-06-03震撼!實拍全球十大最佳書店
- 2010-06-01揭秘教輔書暴利產業鏈:政府書店學校齊分肥
- 2010-04-01福州書店接連“離去”:曉風書屋或離開榕城引熱議
- 2010-02-22廈大新一條街添加時尚元素 理發店多書店僅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