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風文明要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為基礎。基本道德規范不僅體現著社會的價值導向,還影響著社會風氣。必須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大力弘揚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切實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和教育農民群眾明是非、辨善惡、識美丑界限,逐漸樹立品德端正不違法、應繳稅(費)不拖欠、計劃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鄰里互幫不生非、崇尚科學不迷信、健康娛樂不賭博、移風易俗不浪費等社會風尚,形成有利于農村發展的良好風氣。
2、鄉風文明要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抓手。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具有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作用。促進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先進科學與文化的提升。必須用社會主義新文化占領農村陣地,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按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做好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規劃,逐步健全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讓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農村千家萬戶。
3、鄉風文明要以傳揚先進典型為動力和支撐。先進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他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具有凝聚效應、示范效應、教化效應和名牌效應。建設鄉風文明,離不開對先進典型的梳理和學習宣傳。注重樹立一批有時代特征、有感人魅力、有不同層次、有群眾基礎的的先進典型,讓群眾對典型的可親、可敬、可學、可比中收獲感動,觸動思想,見諸行動,激發投身鄉風文明建設的激情,進而在整個農村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追隨先進的良好風尚,為建設鄉風文明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4、鄉風文明要以建設良好的村風民風為準繩。村風民風直接能夠反映農民思想道德整體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其中村風是民風的集中體現,民風則是村風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實現村風民風好轉的根本途徑是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讓先進的文化、思想占領農村陣地,從而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成效來移風易俗,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風民風。
5、鄉風文明要以凈化社會環境為保證。一個地區的鄉風文明程度與該地區的治安狀況是緊密聯系的,目前,在一些農村,封建迷信、賭博偷盜等現象還比較普遍,這是與鄉風文明格格不入的。必需堅決抵制“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打擊違法亂紀行為,廣泛深入地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逐步摒棄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消除不文明行為,大力弘揚好人好事,打擊歪風邪氣,驅邪扶正,以正壓邪。而文明的鄉風正是源自對文明行為的弘揚和對不文明行為的修正。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