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戲新生 時隔5年“天下第一團”重登舞臺 2013-09-02 09:47?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打城戲集宗教、藝術、民俗為一身,作為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歷史寶貴記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打城戲的根,永遠留在泉州。 重建藝術生產體制 駱婧(華僑大學文學院講師、打城戲研究學者) 戲曲界有個統計,截至2004年,中國劇種只剩下260多個,而能長期堅持演出的僅余60個—80個,中國有很多劇種瀕臨滅絕。有人認為藝術也有優勝劣汰,但事實上文化不能與自然的淘汰相提并論,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打城戲滅絕。 鑒于此,靜態的保護模式并不合適,而是應該重建藝術生產體制,培養專業人才,生產出更多新劇目。 設宗教文化創意區 吳慧潁(廈門臺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很多瀕危劇種可能隨著老一輩藝人的逝世而消失,建議抓住現有資源,拍攝打城戲的傳統經典劇目,把老藝人的記憶通過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泉州作為一個宗教文化繁榮的古城,可否設立一個宗教文化創意園區,在園區里把打城戲整合進去,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向外輸出。 劇團寺廟旅游結合 吳裕挺(原泉州木偶劇團團長) 藝術需要土壤才能生長,如果接班人培養出來了,這些接班人去哪里施展才華?建議把劇團設在道教寺廟,既可解決打城戲傳承問題,還能將打城戲融入旅游資源,讓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能欣賞到。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