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日本人拍攝的魯班廟全景
□東快記者陳菲陳偉劉朔文/圖
昨日下午,臺江區汀洲社區山邊街55號聚集了許多居民。大家仰著頭,指著魯班廟的墻頭,議論紛紛。原來,魯班廟的墻頭不知被誰敲開了,兩塊有“懸規”和“植矩”字樣的石刻暴露在眾人的視線中。附近居民猜測,魯班廟里一定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據了解,太平汀洲和蒼霞地塊舊屋區改造房屋征收補償方案前不久剛確定,魯班廟剛好位于規劃道路的紅線內,無法進行原地保護,計劃搬遷進行異地重建。
“廟里的東西恐怕是留不住了,如果能保護起來就好了。”附近居民紛紛感嘆。
“懸規”“植矩”陰刻重見天日一張老照片引出“魯賢祠”
昨日下午,東快記者來到魯班廟,看到了魯班廟正門兩廁小門的正上方,被敲開了磚頭和水泥,在水泥和黃土之下,以陰刻的方式,分別刻有“懸規”和“植矩”字樣,字體清晰可見。一位居民感嘆道:“建房子,規和矩是必不可少的,著實能體現魯班廟的風格。”
對福州老建筑頗有研究的網友“小小潘”告訴記者,1937年,一位日本人曾拍攝了一張魯班廟的全景。
“當時的大門上有‘魯賢祠’三個字,現在的大門上是一扇窗戶。”網友“小小潘”指著老照片告訴東快記者,兩扇小門之上,似乎也有石刻。東快記者仔細觀察照片,只看到小門上面有一個石刻的框架,至于刻著什么內容并不能看清楚。真的有“魯賢祠”三個字嗎?這塊石刻如今在哪兒呢?
“魯賢祠,這三個字我見過。”今年70歲的陳依伯從小就生活這里,可謂親身經歷了魯班廟的變遷,提起過往就精神煥發。
陳依伯告訴居民們,在他的印象里,大概50年前,由于當時“破四舊”,石刻被撬下來,摔成了三塊,拿去當鋪路石了
“大概是被墊在這個方位,現在已經被水泥糊上了,那個石刻大概長1米,寬60厘米,是陰刻楷書字體。”陳依伯帶著眾人來到魯班廟左側的小巷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06武平縣梁野山宣傳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志愿者在行動
- 2014-05-06思明區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4-18福建“摸底”歷史特色建筑 將建省市縣級保護名錄
- 2014-04-14福安市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平臺“春雨熱線”
- 2014-04-11晉江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爭創國家級生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