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十代同堂村落 七旬老翁喊嬰兒“祖叔公”
第十九代已是耄耋老人
族規明確規定,必須尊稱長輩
程必達說,村里的祖輩是600多年前從中原遷移到這里居住的,一直有尊師重教、講究禮數的傳統,在歷史上考出過不少進士和舉人,習文的風氣一直很流行,也尊崇國學中的各種禮數規定,所以族規里明確規定,對輩分高的村民,不論年齡和身份,必須給予尊稱。于是,這個村才會出現如此多和年齡不相仿的稱謂。唯一例外的是程愛斌,他屬于第16代,而且已經87歲高齡,是這代人中年齡最大的,屬于“族長”級別,村里誰對他都畢恭畢敬。
程必達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村子,接受了不少新思維,加上利益分配格局的變化,鄉親之間的關系變得比以往復雜。“我們希望通過對傳統的堅持,讓村民明白,哪怕有利益沖突,大家還是同一宗族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程必達說,堅持輩分這樣的禮數,就是堅持傳統,可以成為村民交往的潤滑劑,也能讓身在海外的鄉親更有歸屬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5-15我省擬打造閩臺宗祠文化工程 學者建議將福建祠堂打包申遺
- 2014-03-27姚祠堂的春天
- 2013-10-29四川一百年祠堂百張牌位被盜 后人稱愧對祖先
- 2013-06-28龍海:把道德講堂搬進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