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坐著十代人的代表,雖然年紀相仿,但稱謂卻大有講究,不少都得以祖叔公、祖奶奶相稱
東南網6月2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廖慶升 包華 文/圖)
關注理由 70多歲的依伯要叫5個月大的嬰兒祖叔公,73歲的依姆要喊5歲的女孩祖婆婆?是的,你沒看錯。福州閩侯縣荊溪鎮連頭村全村人都是程氏宗親,一切也都要按輩分稱呼,雖然很多老人和年輕人覺得有些難以啟齒,甚至不少年輕人還常常被稱呼搞得暈頭轉向,但他們卻一直在堅持著。
昨日上午,村里程氏祠堂內舉辦的十代同堂慶祝儀式,顯示這里已成為福州少見的十代同堂村落。村里在世的最大輩分為第16代,而最小的則是第25代。一些長幼之間的稱呼,已經超出了漢字的表達極限,大家只能以“祖”為前綴,后面再加上稱謂,如祖叔公、祖婆婆,以表示對輩分高的宗親的尊重。
70多歲的依伯要叫5個月大的嬰兒祖叔公,73歲的依姆要喊5歲的女孩祖婆婆?是的,你沒看錯。福州閩侯縣荊溪鎮連頭村全村人都是程氏宗親,一切也都要按輩分稱呼。
慶祝儀式
這個孩子是第十八代,第十九代的老人還要叫他叔叔
男孩成祖叔公,村里十分常見
“來,叫祖叔公。”昨日上午,從福州城區趕回荊溪老家參加儀式的程思輝,被母親拉著,要對一個出生不到5個月的嬰兒喊出這樣的稱謂。這對一個長年在外讀書的大學生來說,實在有些難喊出口,但面對眾多宗親,他很快扭轉了自己的不適應,甜甜地叫出了這3個字。
其實,程思輝和嬰兒之間,還不算反差最大的。已經68歲的程章漢,在輩分上屬于22代,他同樣要喊這名18代的嬰兒祖叔公。如果年齡相仿,在城里或直呼其名,或稱一聲哥弟,但在連頭村,稱呼可沒有這么隨便。
記者昨日在村里走了一圈,發現上了年紀的老人,喊小男孩祖叔公,中年人喊小姑娘祖婆婆的情況很普遍。“我估計是村里最尷尬的。”身為宗族第23代、已71歲的程輝棟說,村里幾乎每個小孩,哪怕是剛出生的,都可以當自己的叔叔和姑姑,有的甚至要喊祖叔公。
即便是被挑選出來作為十代人代表的老人,雖然年齡很相近,但因為輩分差別太大,彼此也必須以叔叔、叔公,甚至是祖叔公等稱謂相互稱呼。
第十九代已是耄耋老人
海外回鄉祭祖,也得遵守族規
村主任程必達說,連頭村是附近有名的僑鄉,常住村民約千人,在海外的華僑和華人,也有近千人。
這一次慶祝,也吸引了不少華僑華人歸來。1957年出生于新加坡的程依冬,始終記得從這里走出去的父親的教誨:有時間一定要回來看看,這里才是全家人的根。每隔約5年,他就會回來一趟,因語言還能相通,生活并沒有太多不適——除了稱謂。
程依冬說,在新加坡,幾乎沒有輩分這個概念,彼此一般按年齡稱呼——同輩,只分哥哥弟弟,長輩,只分叔叔伯伯。但回鄉后,一切都得入鄉隨俗。“起初回來時,見到人都不敢叫,就怕喊錯了人家生氣。”程依冬說,每次走親戚,都要老人領著,讓他驚訝的是,算下來,自己輩分也不低,可不少老人喊自己叔叔,“冷汗都出來了,不知道怎么應。”
1989年就已出國的程輝華,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20年前就取得該國國籍。一直覺得“離家不能離祖”的他,每隔一年半載就會回鄉一趟,他對稱呼的把握還算得心應手,“不過也經常搞錯,畢竟鄉親太多了。”
第十九代已是耄耋老人
族規明確規定,必須尊稱長輩
程必達說,村里的祖輩是600多年前從中原遷移到這里居住的,一直有尊師重教、講究禮數的傳統,在歷史上考出過不少進士和舉人,習文的風氣一直很流行,也尊崇國學中的各種禮數規定,所以族規里明確規定,對輩分高的村民,不論年齡和身份,必須給予尊稱。于是,這個村才會出現如此多和年齡不相仿的稱謂。唯一例外的是程愛斌,他屬于第16代,而且已經87歲高齡,是這代人中年齡最大的,屬于“族長”級別,村里誰對他都畢恭畢敬。
程必達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村子,接受了不少新思維,加上利益分配格局的變化,鄉親之間的關系變得比以往復雜。“我們希望通過對傳統的堅持,讓村民明白,哪怕有利益沖突,大家還是同一宗族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程必達說,堅持輩分這樣的禮數,就是堅持傳統,可以成為村民交往的潤滑劑,也能讓身在海外的鄉親更有歸屬感。
慶祝儀式上,家族成員依古禮游街
□延伸閱讀
宗族十代同堂不多見
記者昨日從福州市地方志辦公室獲悉,十代之間的年齡相差太多,能在長期生活中,形成宗族意義上的十代同堂并不容易。在連頭村之前,福州有統計記錄的,共有三個村舉辦過類似的慶祝儀式。
2007年10月,閩侯南嶼鎮堯沙村唐氏家族,十代人數百位宗親匯聚一堂,舉行族譜發行儀式。
2011年11月,來自海內外1000多位程氏宗親,在連江縣浦口程氏宗祠舉辦十代同堂慶典活動。
2012年6月,閩侯上街厚美村張氏家族,舉辦了十代同堂慶典活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15我省擬打造閩臺宗祠文化工程 學者建議將福建祠堂打包申遺
- 2014-03-27姚祠堂的春天
- 2013-10-29四川一百年祠堂百張牌位被盜 后人稱愧對祖先
- 2013-06-28龍海:把道德講堂搬進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