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文化周印尼風情歌舞表演 (張九強攝)
□本報記者 孫燦芬 殷斯麒
五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四場文化味十足的主題展覽以及特色美食·伴手禮展銷會、傳統手工藝現場展示……
在過去一周的“洛江時間”里,生態山水之美、非遺人文之美以及印尼風情所激蕩的海絲文化之美,多元交織,給市民帶來了難忘的美好時光。“洛江時間”周四落幕,但這片“城市花園”所吹拂來的“清新風”,仍仿佛環繞在耳畔心頭。
特色牌 文化周上刮來印尼風
什么是洛江文化周里最大的特色?很多到現場參與的市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印尼風情!”
開幕式上的印尼歌舞《美麗家園》,在巴厘島為背景的舞臺上,燭盤舞、傘舞、土風舞等精彩呈現;《哎喲媽媽》的經典印尼民歌,喚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特色美食·伴手禮展上,印尼烤肉、千層糕、椰汁糕、黑年糕等,受到“吃貨”們的追捧,原本要持續到晚間的攤位,因為斷貨在傍晚就早早掛出了“售罄”的提示牌。
“洛江的雙陽華僑農場,是全市三個華僑農場之一。”到現場參與活動的林先生說,以此為資源,洛江打出的印尼風情牌,有特色,好新鮮!
洛江文化周期間現做的印尼美食受到市民熱捧 (張九強攝)
文化牌 “陳三五娘”的不絕傳唱
從南宋末年到現在,“陳三五娘”的愛情傳說在閩南流傳千年。
文化周上,作為陳三故里的洛江,“陳三五娘”元素主題演出多達三場次——講古、南音和梨園折子戲,8歲到74歲的演員,無不以細節說明,這里有著代代相傳、深植民間的活態傳承。而展望未來,以“陳三五娘”傳說入選國家級非遺為新的起點,洛江表達了其進一步發掘非遺寶貴資源,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計劃和意向。
泉州文化的魅力之大,遠不僅僅在于感染與熏陶本土人群,更給予外來客難以抵御的吸引和持續迸發的思想。來自內蒙古科爾沁大草原的藝術家林鴻,上世紀末第一次踏上泉州,就“沉淪”其中。如今,他不僅安家泉州,更以數年的心血繪制百米畫卷——泉州版清明上河圖甫一亮相海交館,就成為媒體和文化藝術界的焦點。由此,泉州文化的多元和包容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證和體現。
細節牌 人文關懷助力文化周成長
不得不說的,還有洛江文化周上眾多人性化的細節和考量。
從西街面粉廠入口到鋼結構文化大廳,沿途設置的垃圾桶明顯增多,文化周所呈現的形象面貌更清新整潔。
“停車區域在哪里?”“演出在哪里?”“伴手禮展銷在哪里?”隨處可見的志愿者,讓市民的這些疑問迎刃而解。
啟動儀式移到了傍晚,動態晚會安排在夜間,展銷會同樣將時間延長到晚上,更加符合大家的周末作息時間表和夏季時令規律。
考慮到天氣炎熱,主辦方還特地租來空調扇放置在場地兩邊,并為市民提供免費的礦泉水……
難怪有市民感慨地說,演出精彩,細節貼心,文都的縣域文化活動周在不斷成長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28既能記住鄉愁 又能引領時尚:晉江用文化之美涵養新型城鎮化
- 2014-08-25“陳三五娘”傳說 洛江文化周展示國家級非遺活態傳承
- 2014-08-25石獅鴻山村民自建漁文化博物館 9月初免費開館
- 2014-08-25福州上演婚禮創意文化周 舉辦各類婚禮分享沙龍
- 2014-08-18南安“五老”義務監督員助力暑期文化市場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