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傅家中堆滿了還未加工的毛竹
俗話說“千學萬學,不學篾活;磨破衣服,割傷手腳”,福州永泰縣嵩口鎮卻有位老師傅林登炎,46年來,手里的篾活沒停過。
東南快報記者見到林登炎時,他正站在長凳前,將已經被剖得很輕薄的竹篾從固定在長凳上的刮刀間拉過,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篾條反復在刮刀和拇指間拉絲。“篾條厚了不勻,薄了不牢,掌握精確全憑手指的感覺和個人經驗。”
在嵩口鎮,林登炎可是小有名氣,不僅因為他是當地僅剩的竹篾匠,也因為他手藝好。
“竹籃、淘箕、蒸籠……以前家家戶戶都得用竹制的器具,竹編生意很好,學了這么一門手藝,就能養活家里人了。”19歲起,林登炎就開始學習竹編,憑著過硬的竹編手藝,客人一直沒斷過。后來,越來越多其他材質的器具出現,替代了竹制品,家里的竹制品開始減少,篾匠也逐漸退出“江湖”,像他一樣還在堅守竹編的篾匠更是少之又少。
說話間,林登炎從地上抽出一根竹子,準備破竹,只見他握住砍刀,將竹子開個口子,再用力一拉碗口粗的竹子就被劈開了,順著刀使勁往下推,傳來噼啪噼啪的聲響。
做篾活時間長了,不僅僅是破竹,從竹片到竹條,再從竹條到細薄的竹篾,劈、拉、刮、編……在林登炎手中,用竹篾編東西時就如做針線活一般,很快,就能看到一個竹制品的雛形了。
林師傅將客人定制的竹編制品用草圖畫出來
竹編的精細全在手上,幾十年的累積,早已讓林登炎的雙手生滿了老繭。“到了冬天更易傷手,所以得格外注意些。”
林登炎做篾活的老宅子是他的專屬工作室,還沒處理過的新鮮毛竹,已經制成的各種竹制品,竹編時所需的工具,也一應俱全。他也早已習慣了,整日泡在這里,跟竹篾打交道。
雖然竹編手藝正在消失,可是林登炎卻從中尋找了新的生機。“以前大家買竹制品是為了使用,現在的竹制品更多地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又有了新的市場。”
林登炎指著一旁已經制成的各種竹藝品告訴我們,這些全是客戶上門定制的產品,他根本不需要出去賣產品,光是接單就已經夠他忙活了。“很多游客到我們鎮旅游時,看到竹制品也會買個帶回去當紀念品。”
不僅如此,也有一些商家特地找到他定制產品,根本不同的需求進行設計,重新編制就成了新的產品。“你看這個籃子以前是用來抓泥鰍的,現在改良后,成了有特色的燈具,還有這些竹制的菜單、報筒,都是定制的產品。”
“雖然干這行的師傅少了,不過我相信,經過創新的老手藝,也能玩出新把式,說不定又能重現過去的輝煌呢!”對于未來,林登炎有著美好的期盼。
東快記者林良劃 王慧敏 攝影報道
破舊的工具箱里裝滿了竹編用的工具
林師傅擅長口手并用,技法十分熟練
無數條的篾進行緊密穿插,最終成型
制作完成的竹編制品
透過竹籃的縫隙,看到的是林師傅對這門手藝的堅守
幾十年下來,林師傅手上已布滿老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07元旦假期,他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2015-01-05林秀瓊:16年如一日堅守工作崗位
- 2015-01-04元旦堅守崗位的工作者 記者記錄他們忙碌的一刻
- 2014-12-23省出300萬元資助255位貧困孩子 退伍老兵堅守慈善19年
- 2014-12-11一等獎:堅守才有幸福之斷臂老兵蘭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