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到底在過什么?
在《詩經》里的一首賀新娘曲《桃夭》,是為踏出閨門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賀歌,里面就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p>
女子歸來,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將終身賭注給了她要陌生面對的丈夫以及她要只身融入的夫家。所以閨中女兒期許未來的姻緣,說她們甜蜜幻想愛情那是奢侈的,她們緊張揣度丈夫與夫家,那才是真實的,因為那個男人、那個夫家的好壞,決定了她無可悔改、不可轉圜的下半生命運。
七夕節,是我們臆想中的“情人節”,但古代女子甚至無緣言情、無心癡盼“情人”,只要命運賜給她的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緣善待了她的人生。
七夕的“情人節”,如果兩心情熱,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如果心境秋涼,那就是“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但無論如何,這一個“情人節”的本質:從牛郎織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個相思相望不相親的節日,是苦中作樂而已的暫時私會;從女孩兒的閨中歲月看,又是一個望穿秋水候良人的節日,是沒有良人時的一廂情愿。所以秦觀最著名的宋詞《鵲橋仙》形容這一個情感節點,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無奈地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若兩情相悅,自然還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別離;
若兩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節,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所以,七夕節的風俗,古代女孩的乞求,無論乞求心靈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緣也好,都有無限辛酸在其中。——那樣苦苦地求盼,那樣深深地許愿,那樣迷信地通過游戲來求一個吉祥預兆,正是說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運、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
而今天過七夕節,很少有人再“乞巧”了,但是反而,我們的時代靠女性的投身職業、女性的自主婚姻,完成了古時女子在星空下專注乞求的幸福人生。(文 | 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