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市區泉秀街,幾名小朋友在路邊賣玫瑰花。 (張九強攝)
核心提示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昨日是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平添浪漫色彩,近年更是與“東方情人節”畫上等號,受到年輕一族青睞,中心市區大街小巷盡是過節人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泉州,七夕的傳統民俗代代傳承,拜“七娘媽”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
交通較順暢 花店生意火
昨晚7點多,記者沿著寶洲街往刺桐路方向行走,相較于往年,騎電動車和走路出門的人增多,車輛通行較順暢。路面上,成雙結對的情侶走在馬路上,手上拿著玫瑰花,非常浪漫。
浪漫節日,必然少不了玫瑰花。記者走訪發現,中心市區很多花店仍在加班,花店外面放了很多包好的玫瑰花,準備送出去。位于萬達廣場的一家花店,老板李女士正和店員忙碌著。她說,生意火爆,賣出去的玫瑰花估計有上千束?!斑@個七夕,我接的最大單是1314朵玫瑰花包成花束,價格要5000多元?!崩钆空f,該花束是提前預訂的,如果七夕當天買,價格還得翻上兩三倍。
花店生意火爆,中心市區的餐廳也十分擁擠,不少市民排隊等候就餐。
?
外國友人跳舞助興 (黃楓 攝)
外國友人助興 情侶表達愛意
昨晚8點多,在萬達廣場,一群來自尼日利亞的友人正在廣場上跳舞,引來市民圍觀。他們穿著當地服裝,敲著鼓,跳起舞來,市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據萬達廣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外國人是他們請來增添七夕氛圍的,跳的是非洲的舞蹈。
在中心市區領SHOW天地,多個樂隊正在路旁駐唱,不少情侶停下腳步欣賞。在領SHOW天地的園區內,一對情侶正將一顆彩蛋掛上樹,他們在彩蛋上寫下了對彼此的祝福和愛意。工作人員許志源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針對七夕所開展的活動,情侶可以通過現場互動,贏取彩蛋,然后在彩蛋上寫下祝福,掛上樹,祈禱夢想成真。
“老公趕緊做糖粿,加油!”在六井孔的文化創意園,數十對情侶和夫妻正參加做糖粿活動。據了解,這是六井孔文化創意園的一家酒樓發起的“男包女吃為愛蒸煮”的活動,該活動是男方做糖粿,煮熟后再喂給女方吃。“閩南的七夕節,要吃糖粿,這次舉辦這個活動是為了慶祝傳統佳節,同時也能增加夫妻和情侶之間的感情?!敝鬓k方張先生說。
?
在西街的文化創意公司大拾堂內,何冬冬老師帶著學生們在東西塔前自制“糖粿”。 (戴涵琦 蘇艷蓮攝)
傳統祭拜 祈求佑護
七夕被稱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在泉州地區,這一天是“七娘媽生”,在農村或者有小孩子的城市家庭中,都被成當成重要的節日。
在“80后”晉江內坑尤女士看來,最近幾年,七夕慢慢成為“情人節”,兒時,七夕是“七娘媽生”。每年的這一天,母親提早買來“七娘媽亭”,臨近中午,擺上供品,讓她和兄弟姐妹們拜拜,而后燒掉“七娘媽亭”。母親祭拜時,往往要念叨一些語言,祈求“七娘媽”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學業有成。
據悉,七夕這天,有1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會為孩子過節,祈求佑護,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孩節”。
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介紹,泉州民俗將“七娘媽”視為婦幼保護神,將農歷七月初七作為“七娘媽”神誕,加以慶祝、祈福。
在嬰兒剛出生的第一個“七娘媽”生,要拜“七娘媽”為“契母”(閩南語,即義母、干媽的意思),祈望嬰孩長大后聰明、伶俐,會讀書,以后成為有用的人。第一次的“頭契”儀式很隆重,要制作或者購買紙糊的“七娘媽轎”、“七娘媽亭”,張掛“七娘媽燈”,辦有七碗一飯、七杯水酒、七種果子的供品,經濟條件好的,還會準備香菇、木耳等七樣干貨。當然,還要買胭脂、扎花、粉等讓“契母”打扮?!霸谥形?2點之前要完成祭拜。”傅孫義說,點香、“燒金”、放鞭炮,燒“轎”“亭”,再將“轎”“亭”余下的骨架扔到在厝頂。
孩子長大到了16歲,就要“洗契”,“洗契”儀式與“頭契”一模一樣。寓意“七娘媽”保佑孩童長大成人,保佑照顧的職責完成了。
傅孫義說,七夕不僅是“七娘媽生”,也是乞巧節。在古代這一天,未婚的少女,會單獨或者與姐妹伴一同拜“七娘媽”,乞求“七娘媽”傳授她們紡織、制鞋、縫補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