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優秀實踐名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確定的“國際一級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外還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兩個類別。
晉江布袋木偶戲,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泉腔演唱,歷史悠久,曾數十次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藝術珍品”。
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入選聯合國非遺優秀實踐名冊
東南網-福建日報2012年12月6日訊(記者 李珂)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5日,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由省文化廳主報、文化部申報的“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這也是我國首個入選該名冊的項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三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我省是非遺的資源大省。我省主報和參與聯合申報的南音、媽祖信俗、中國剪紙(漳浦剪紙、柘榮剪紙)和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閩南民居)營造技藝等4個項目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木拱橋營造技藝、水密隔艙福船制作技藝等2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視線
培養新一代木偶戲從業者,培育潛在的欣賞者,改善木偶戲的內在存續能力和生存環境……
留住小木偶的大舞臺
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6日報道(記者李珂)福建木偶戲有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兩種演出方式,是我國木偶表演藝術的杰出代表。當這項傳統藝術遭遇后繼乏人的尷尬,“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應運而生。因保護和傳承的成效顯著,5日,該計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填補了我國在該類項目的空白。
各地申報“非遺”優秀實踐名冊的項目不少,究竟“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憑借什么脫穎而出入選?它制定的具體任務有哪些,對保護和傳承傳統藝術有什么借鑒?
傳統藝術遭遇生存之艱
福建木偶戲在泉州、漳州及周邊地區廣泛傳播,積累了眾多傳統劇目、音樂唱腔,形成豐富精湛的表演技法和體系,以及精美絕倫的造型藝術。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加之其表演技法復雜、練習時間長,年輕人學習和傳承的意愿日漸下降,木偶戲后繼乏人。
為提高福建木偶戲的內在存續能力,改善其生存環境,在省文化廳協調、組織下,以培養傳承人為主要目標,制定了2008年至2020年“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
該計劃提出:采用學校教育、師傅帶徒、劇團培訓等方式,培養木偶戲傳承人;推進“木偶戲進校園、進社區”,普及木偶戲知識,提高社區民眾對木偶戲的認知度和欣賞能力;編寫木偶戲教材、普及讀物,制作音像制品,為木偶戲的教學、傳播創造條件;完善代表性傳承人保護機制,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活動;建立福建木偶戲演出場所、傳習所、展示館,提供展演、傳習、宣傳條件,便利公眾參與;開展區域間、國際間的合作,促進藝術交流;建立研究中心和信息資料中心,加強木偶戲表演藝術、造型藝術研究,為木偶戲傳承提供理論支持。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