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紅軍孟進城(前排右二)在邢臺期間與戰友合影,攝于1942年前后。
東南網9月1日訊(福建日報)他16歲參加紅軍,跟隨紅四方面軍兩次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日軍懸賞100塊大洋要其項上人頭,他卻總能虎口脫險;他曾目睹一個百人村莊因來不及轉移,有70多人倒在日軍的刺刀之下,從此立誓與日寇勢不兩立……
他叫孟進城,今年已98歲高齡,是健在的為數不多的老紅軍之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孟進城和他的子女向記者講述了那段烽火歲月。
踩著戰友尸體過草地
1917年8月,孟進城出生于四川蒼溪縣一個窮苦家庭,從小給地主家放牛。
1933年前后,紅軍來到蒼溪縣,翻身農民紛紛參加紅軍,年僅16歲的兒童團長孟進城也報名參軍成了一名“紅小鬼”。
1935年8月,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剿,紅四方面軍不得不戰略大轉移,開始艱苦卓絕的長征。孟進城所在的紅30軍直屬大隊在橫渡嘉陵江后向北挺進。只有穿過一片大草地,部隊才有望突出重圍。
“草地天氣變化快。一會兒是烈日,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下起雪來。”據孟進城回憶,最讓人揪心的,是草地里有很多沼澤。
“很多戰友不慎陷進沼澤,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越陷越深,想拉都拉不起來。有時候,不得不小心地踩著戰友的尸體,才過了沼澤地。”孟進城說。
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地上,人會缺氧,健康人尚且行動艱難,更別說紅軍長途跋涉,缺乏給養,體質已極度虛弱。再加上晚上還有風雪。身著單衣的紅軍夜里睡覺,常常三個人背靠背取暖。
一個雪夜,孟進城與兩名戰友背靠背休息過夜,第二天醒來,他發現那兩名戰友已經凍僵,一探鼻息,兩人已沒了呼吸。對此,孟進城至今仍難以釋懷。
過草地時,紅軍還面臨另一個困難:缺糧。干糧吃完了,孟進城與戰友們挖野菜、拾蘑菇煮著吃。野菜被挖光,只得啃草根、吃皮帶,甚至連草鞋也成了充饑之物。
孟進城說,有的同志實在堅持不下去,就主動把身上僅存的干糧交出來。“他們知道活不下去了,想把糧食留給那些活著的人。”
面對這樣的場景,盡管哀痛,孟進城也只能對著他們敬個禮,轉身融入部隊中。
抓著馬尾巴爬雪山
雪山,是紅軍長征中遭遇的又一個勁敵。比起草地,雪山的氣候更惡劣。
在長征中,紅四方面軍是最早踏入雪山的部隊。紅橋山、夾金山、黨嶺山等20多座雪山上都留下他們的足跡。
在孟進城的記憶中,剛開始爬雪山時,大家狀態還不錯,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可是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到了夜里,風越刮越緊,雪也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
因為年紀小,加上饑寒交迫,爬到夜里,孟進城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搖搖欲墜。好在這個時候,離他不遠的連長發現了已經十分虛弱的孟進城,及時將馬尾巴遞到他手里,讓他抓著馬尾巴,踩著馬蹄印緩緩勁。孟進城踉踉蹌蹌跟著馬走了一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下雪山也不容易。有些地方,滑溜的冰面上根本站不住腳,孟進城親眼看著有些戰士順著山坡滑,筆直地沖下萬丈深谷,還有的硬挺挺凍死在路旁。
“死亡隨時會降臨,只是不知道下一個是誰。”孟進城說,當時精神已經有點麻木,甚至意識都有點不清,對死亡反而沒有了恐懼。
最終,憑著對革命的執著信念,孟進城將草地和雪山踩在腳下,拋在身后,并于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面軍在會寧順利會師,走完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征。
臨危不亂擒日寇
長征勝利后,孟進城到了延安,成為抗大第三期學員。經過一年半的抗大學習,孟進城留在抗大的保衛部工作。
1939年7月,抗大總校在副校長羅瑞卿帶領下遷往冀西南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孟進城也跟著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邢臺縣漿水鎮。
那時,在距漿水不遠的地方,有敵人兩個大據點,一個在司窯,一個在邢臺城,均駐有日偽的重兵。這里的敵人隨時都可能奔襲抗大。
另外,在邢臺縣境內太行山區有個八路軍的兵工廠,專門生產武器彈藥等軍需物資,敵人視其為“眼中釘”。為了刺探兵工廠的情報,日本特務和漢奸走狗耍盡手段,斗爭形勢非常嚴峻。
斗爭期間,孟進城從抗大轉到地方,負責邢臺縣的公安保衛工作。他與戰友們成立了一支武工隊,經常主動出擊,到前方日寇據點周圍活動,掌握日寇的動向,緝拿敵人派到拫據地的密探。
一次在去兵工廠檢查布防的路上,孟進城被3個日本特務和漢奸跟蹤。他沒有慌亂,而是機智地將敵特引進太行山,利用敵人對地形的陌生,在擺脫跟蹤后又找來戰友將敵人全部擒獲。
由于工作出色,孟進城成了敵人的“肉中刺”,敵方一度張貼公告,懸賞100塊大洋要其項上人頭。不過機智的孟進城雖幾次遇險,但最終都化險為夷,甚至還憑借著豐富的對敵斗爭經驗,先后抓獲30多個日本特務和漢奸走狗。
目睹無辜鄉親被屠殺
在邢臺抗日對敵工作期間,有一件事是孟進城的心中之痛。
當時,日寇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1942年8月,大批敵人進入邢臺和太行山區,揚言要消滅抗大和八路軍兵工廠。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孟進城多次將兵工廠以及當地鄉親轉移到安全地帶。但是,有一個村的鄉親來不及轉移,落入敵人的魔爪,躲在暗處的孟進城親眼看著這個100多人的村莊被鬼子屠殺僅剩下30多人。
“當時我的心在滴血,恨不能沖出去與鬼子拼命。但是為了顧全大局,只能咬碎鋼牙往肚里咽。”孟進城說到這里,一度哽咽。從此,孟進城心中增添了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發誓與日寇勢不兩立。子女說,解放后孟進城還不止一次說起日寇“壞透了”,打不過八路軍就專門殘害無辜鄉親。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得到消息,孟進城高興得一晚上沒睡。“得知小日本投降了,大家都很激動,很多人抱在一起,又蹦又跳。”
此后的幾年,孟進城在邢臺縣歷任縣公安局局長、社會部部長、組織部部長等職。
1949年,孟進城隨長江支隊3中隊南下支援福建建設,先后擔任仙游縣委組織部長、安溪縣委書記、晉江地委副書記兼專署專員、寧德地委副書記兼地革委會副主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紀委副書記等職務。
從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到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新時期,都深深印記著這位革命老人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忘我犧牲的崇高精神。他的事跡可歌可泣,他的精神令人欽佩,他的功勛應該被銘記。致敬抗戰老兵,讓我們向這位98歲的老紅軍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紅軍孟進城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