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岱岳:
女英雄的軍事奇跡
岱岳鎮是日軍物資重鎮,奇襲岱岳一戰粉碎了敵人的第七次“圍剿”,是李林軍事生涯中以少勝多的典范之作。
1939年10月,一封“雙雞毛信”送到屈健、李林、柏玉生手中——日軍對晉綏邊的第七次“圍剿”已經部署,共調集洪濤山周邊大于我力量6倍之多的2000余眾,兵分7路,來勢兇猛,我雁北黨政機關及六支隊主力等危在旦夕。
李林緊急調研岱岳駐敵情況,危急關頭拿出應對之策:“主動出擊,圍魏救趙,奔襲岱岳。”
25日拂曉,屈健、李林、柏玉生三人率部出發,直撲岱岳鎮。按照部署,李林率機槍排攻打敵據點,控制敵軍主力;屈健率三排攻打敵火車站并切斷鐵路,施加對敵整體壓力;柏玉生率二排攻打岱岳市鎮的偽機關,并向鎮北往陸家窯方向布防,以備戰后退路。
王寶國說:“李林率部主攻的敵據點是一個約有300平方米的四方院子,四個角上各一個炮樓,大門朝東,前后兩個小院。李林神槍快馬,抬手擊斃哨兵,將身邊戰士的機槍‘搶’過來,躍上據點對面的屋頂,架起機槍朝對面炮樓猛射。片刻間,全排機槍對著四個炮樓猛打。”
聽到李林的槍聲,屈健和柏玉生部也分別出擊,一時間,在火車站執勤和街上巡邏的敵軍不知虛實,散的散,藏的藏。當李林把據點火力徹底壓下去之后,岱岳鎮上的槍聲正聲勢浩大。守敵不知來了多少八路軍,慌亂之際,緊急求援。
大同日軍總部聽到火車站和據點兩處求援,極度恐慌,先后派部隊、飛機、坦克增援。此時,李林等吹響沖鋒號,守敵愈加恐慌,急報總部將派出的圍剿大軍全部調回。
按約定,沖鋒號即為撤退信號,圍魏救趙目的達到后,李林他們急行軍40多里,神出鬼沒地撤往岱岳以北的陸家窯村。
血灑雁北:
不當俘虜以身殉國
1940年4月下旬,日軍調集上萬兵力,向晉綏邊區抗日根據地進行第九次掃蕩。晉綏邊特委、專署機關干部和群眾700多人在平魯縣東平太村被敵包圍,萬分危急。
此時,李林已有三個月身孕,她毅然決定率騎兵排向東沖擊,冒死吸引并阻滯敵人的火力,以掩護隊伍向西南突圍。她跨上戰馬:“騎兵排兄弟們,跟我來!要吸引敵人的火力,掩護大隊伍同志們突圍。”
“我們平日里不是常講不怕犧牲么?現在到了考驗我們的時候了。記住了,打到最后關頭,誰也不能當俘虜!”李林下令。
一場慘烈的戰斗開始了。
霎時間,幾十匹戰馬掀起沖天塵霧,馬蹄聲不斷,喊殺聲震天。敵人誤認為是主力突圍,慌忙調集周邊日偽軍,向李林騎兵排的方向壓過來。利用這一時機,部隊和群眾團體得以安全撤退。
戰斗中,騎兵排的幾十名戰士相繼壯烈犧牲,李林的戰馬不幸中彈,而她也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右腿中彈,前胸受傷。她咬牙忍著傷痛頑強抵抗,又擊斃了6名敵人。拖著中彈的身體,李林順坡而下,來到武家墳。成群的日軍包圍而至,她憑借準確的槍法,一會兒連點連射,一會兒單打冷射,給敵人造成尚有一支隊伍在里面、隨時可能出奇兵的錯覺,敵群后退,武家墳迎來片刻寧靜。
這時,李林一摸子彈袋,已經完全空了,手槍里僅剩一顆子彈。她將駁殼槍拆下機件四下扔棄到草叢里,舉起手槍朝自己扣動了扳機。包圍而來的日軍用槍刺刀捅刺李林的遺體,露出僅三個月大的胎兒。
郭家窯村在李林犧牲的蔭涼山對面,早起耕地的胡義功和兒子胡芳伏在地塄下看到了蔭涼山上戰斗的全過程。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