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戰,無上光榮”是無數抗戰老兵的信念。
養養家禽,給自己改善伙食。
每天早晚,危老都會在村子里散步。身體健康、衣食無憂,危老說知足了。
危老人緣好,簡陋的家里茶客不少。
東南網9月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鐘茂福)在武平縣中山鎮龍濟村,記者見到了92歲的抗戰老兵危德章。他感慨地對記者說:“命大,不然早死了。”
危德章1937年入伍時,隸屬國民革命軍183師,后來編入198師。他參與過兩次長沙會戰,在云南戰斗過,最遠到過緬甸。解放戰爭時期,他加入了解放軍。
“打仗不怕死,反而不會死。”危德章笑著說,自己當時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家里頭已經沒有親人了,無牽無掛。
在危德章的記憶里,他的戰斗生涯是從北方開始的,但最慘烈的一次戰斗是在云南。那時,抗戰已到尾聲,他所在的部隊發起了對日軍的反攻。中國軍隊當時要搶占怒江的惠通橋,在橋的一邊,他們攻打了三次都沒沖過去,到了晚上,部隊用木船偷偷渡江,一個班接一個班,來到高黎貢山的山腳下。“敵人在山上,我們沖鋒攻上去,日本人也死了很多,到處是尸體,血流成河,”因為尸體很多,最后被堆積起來,當成掩體,“槍架在上面掃射”。
這就是1944年中國遠征軍發起的反攻日軍的松山戰役。危德章說,那場戰役,部隊傷亡很大,他們連最后只剩下3個人,一個是姓謝的副班長,一個是姓賴的河南戰友,還有一個就是他。
“瞧!總共中過7槍。”危德章在身上、腳上、眼旁、背上比畫著,示意這些傷痕都是打仗時留下的。
解放戰爭時期,危德章所在的部隊在山東臨沂被解放軍圍住,后來他向解放軍投誠,當了排長,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攻進了上海。
1949年,危德章跟著部隊南下。20世紀50年代,他轉業,從福州回到龍巖老家,在林業部門工作到退休。現在,民政部門每月給他發放500元補助金。危德章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在廣東定居,二兒子在家務工,同時照顧他。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