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浦:“狀元故里,廊橋水鄉”
寧德網消息(吳剛強文/圖)壽寧縣有一個西浦村,被譽為“狀元故里,廊橋水鄉”。在一個風和麗日的周末,借到壽寧出差,參觀了這座久負盛名的千年古村和木拱廊橋。
西浦村位于閩浙邊界的犀溪河畔,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該村歷來求學風盛,僅南宋時該村就出了進士18人,歷代的舉人、貢生、秀才等更是舉不勝舉,使西浦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故里,進士之鄉”。現今,該村從教任職的也有近200人,是個遠近聞名的“教師村”。
西浦處處彰顯著江南水鄉傳統建筑的無限魅力,宗祠、廟宇、古民居和狀元文化、廊橋文化、馮夢龍文化將這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建筑裝點成古代文明的博物館。西浦村現存古民居數十座,都是明末清初所建,建筑風格類似于北方的四合院,呈“口”型,四面圍墻都是采土夯筑,墻體基座則選用溪中卵石壘砌,建筑結構多采用中軸對稱,中軸線上設置前大天井、后小天井,主屋前后設有廂房,分列天井兩側,整個建筑左右對稱,布局鮮明。古民居至今仍保存有上百座,多為三進二層的三合院,其門樓形制富于變化,梁枋斗拱雕刻考究,門窗格扇雕刻精美,花鳥蟲魚呼之欲出。
步入西浦,會讓人頓覺清明雅麗,心曠神怡之感。河流兩岸碧綠的百年古柳古樟,與粼粼水光交織相融為一幅水彩畫。從琴橋上走過,水聲嘩嘩,詩意濃濃。因為西浦的韻致在水,所以散布著各種各樣的橋梁,木拱橋、石板橋、古碇步為國內罕見,有詩云:“兩岸農家煙漠漠,十橋風景柳依依。”由于它們建造年代不同,所用材質各異,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價值,被譽為“橋的博物館”。
西浦村人愛看北路戲,在古色古香的繆氏宗祠內,幾經傳承的古戲臺,經常上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北路戲,成為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地方。
西浦,充滿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詩情畫意中令人滿懷清新,令人流連忘返。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