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縣靖城鎮部前村仙苑社一塊“瑞德樓”殘匾
見證400年前蔡氏三兄弟血脈親情期盼閩浙臺三地蔡氏后裔大團圓
漳州新聞網訊(蔡其標蔡志南)南靖縣靖城鎮部前村仙苑社蔡氏宗祠內,保存著“瑞德樓”一塊殘缺的樓匾——只剩下一個蒼勁有力的“樓”字和落款“維光書”及兩個篆體字印章,可它確是仙苑社海峽兩岸蔡氏三脈血脈相連、同根同源的見證。特別是當年外出避難和打拼,流落到浙江蒼南的蔡氏二房后裔去年8月尋根夢圓之后,留守仙苑社的蔡氏三房宗親思念海峽東岸蔡氏大房后人的心情更為急切,他們企盼海峽兩岸閩浙臺三地蔡氏宗親實現大團圓。
明嘉靖年間,聚居南靖縣靖城鎮部前村仙苑社的蔡氏三兄弟勤儉持家,手頭有點積蓄,便開始籌建“瑞德樓”,連“瑞德樓”匾額都已鐫刻好了。可“瑞德樓”建到一半時,因為戰亂加上出現瘟疫。在家族危難緊要關頭,蔡氏三兄弟協商,蔡氏三房留守本社,蔡氏大房、二房兄弟外出避難和打拼,約定等掙了錢再回來,續建“瑞德樓”,共建美好家園。
蔡氏大房行走陸路,一路艱辛跋涉,到浙江省蒼南縣開荒拓展,繁衍十幾代,其后裔蔡德河感念祖輩心愿,2014年8月率宗親團到仙苑社尋根謁祖,實現族人團聚。
而蔡氏二房船漂水路,風里來浪里去,漂洋過海到臺灣謀求發展。可一去即杳無音信,后來聽說,蔡氏二房一脈經過數代人的努力,飛黃騰達,其后裔秉承祖輩遺愿,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攜巨資欲回來續建“瑞德樓”,可是由于兩岸隔絕多年,他們來到漳州洋老洲,向人打聽山仰社、瑞德樓,竟無人知曉,只好悻悻而歸。他們可能有所不知,昔日的“山仰社”如今已改名“仙苑社”。
400多年過去了,海峽兩岸閩浙臺三地的蔡氏宗親的團圓夢一直縈繞留守“仙苑社”蔡氏三房后裔的心中,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思親情結。眼瞅著“瑞德樓”殘缺的樓匾,留守仙苑社的蔡氏三房后人心里隱隱作痛,9月13日,村里德高望重的蔡氏族人向筆者表示,待時機成熟時,將赴臺尋找蔡氏二房后裔宗親的下落,了卻祖輩多年的心愿。
![]() |
![]() |
責任編輯:王超 |